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实习生 杜筱雨 摄影报道
四川遂宁犀牛堤的“老犀牛”回来了。
2002年,因“犀牛望月”塑像而得名的遂宁犀牛堤被纳入改建计划,不久后,坐落于此的犀牛像被拆除,一直未恢复。
到今年6月26日,“消失”近二十年的犀牛塑像,在众多遂宁人的呼唤声中回来了,“落户”于犀牛社区“Hi犀牛老街”。很快,就有居民自发为它系上表达欢迎与祈愿的红绳,这座新塑像,将继续存在于遂宁人的独家记忆中。
曾经 镇水消灾的“犀牛望月”塑像见证历史
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的心愿。据《东阳国志》记载,蜀守李冰在治水时,曾造五头“神兽”——石犀。因此,我国古代一直有用犀牛“镇水”,祈求水道平安的传统。
在许多遂宁人的记忆中,也有一只犀牛,是当地的“镇堤之宝”,承载着几代遂宁人的记忆,它就是位于犀牛堤的“犀牛望月”塑像。关于这只铁犀牛的具体来源已难以考证,有研究者认为,在清朝光绪年间,遂宁一位地方官为避免当地屡遭水患,四处筹集银两,历经两年才打造出一尊铁犀牛,用于镇水消灾。
而犀牛堤这个名字的由来,也与这只铁犀牛有关。犀牛堤的前身,是建成于1874年的三庆堤。1982年修堤时,工匠从涪江中挖出了一只铁犀牛,加之犀牛一直有能“分水”的传说,故将新堤取名为犀牛堤,将“犀牛望月”安置于此。
遂宁依水而生,水“浸透”了遂宁的历史,涪江为遂宁带来了过往的水运繁华,又留下漫长的河岸线,构造了如今遂宁“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城市格局。犀牛堤改建,是遂宁打造滨江景观带的关键节点,也成为遂宁城市景观建设的地标之一。
2003年犀牛广场建成后,犀牛堤古渡成了观音湖游船码头,“犀牛望月”塑像也被拆除,新“犀牛戏水”塑像取代了它。“犀牛戏水”由两大一小、三个犀牛塑像组成:一头大犀牛昂首在前,后面一大一小两头犀牛紧挨着,脑袋靠近,似在交谈,让人很容易便能感受到这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新犀牛像,比旧时的“镇水消灾”又多了一分“家庭和乐”的含义,也展示出在遂宁城市发展中,遂宁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现在 新塑像回归展望城市发展
新的美好生活纷至沓来,但旧的记忆也难以忘怀。对于长期居住在遂宁的老居民来说,见证了他们整个青春的“犀牛望月”塑像,才是犀牛堤的“灵魂”,“老犀牛”被拆除了,一直是他们心中的遗憾。
如今“灵魂”终于回来了,有居民高兴地表示,“很多人都说,还是这个‘老犀牛’看起来亲切,赛过犀牛堤的‘新犀牛’。”
犀牛社区成立于2001年,因犀牛堤、老犀牛而得名,回归后的“犀牛望月”塑像,“落户”到“Hi犀牛老街”不到两天,就有居民自发为它戴上了两条喜庆的红布绳,既是欢迎它回家,也是祈福继续镇水,守卫平安。
“Hi犀牛老街”并不是某一条街道的名字,而是遂宁市全新打造的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街区景观,以茶聚力、以茶聚友,共同促进商居情谊,打造“四个一家亲”氛围。
“这个犀牛,不只是‘镇水’,它同时也代表了力量、勇敢、包容。”犀牛社区党委书记刘蓉说,“犀牛望月”塑像旁,还增加了新的“犀牛鸟”塑像,在大自然中,这二者属于“共生关系”,就好像社区居民都是相互依靠、友爱包容的关系。
“犀牛望月”作为连接历史记忆和未来生活的纽带,终于又回到了涪江河畔,它依旧是抬头望月的姿势,只是这一次,它不仅望着头顶的明月,也望着它曾日夜守护过的犀牛堤。
“好大的犀牛!”塑像旁,还不及它腹部高的孩子们指着它欢呼雀跃,稍大一点的男孩儿则跃跃欲试地想骑上它的背。“犀牛望月”将和“犀牛戏水”,将共同组成新一代遂宁人的独家记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