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略长,请多担待。)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把近20年前的《卖拐》《卖车》当做心中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组合也是大家心中永远的“黄金铁三角”。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

的确,赵本山凭借这一系列,一战封神,奠定了自己“小品王”的江湖地位,

甘当绿叶的高秀敏和范伟也通过出色的表现,红遍大江南北,并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喜剧明星。

只可惜,三人的合作在2004年后就戛然而止。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

外界传闻,高秀敏和范伟都与赵本山闹了不愉快,因此不再合作。

关于赵本山和范伟的关系,网上有无数个版本,二人也辟谣过。

《刘老根3》播出后,两个老伙计紧紧拥抱在一起,击碎了早已决裂的传闻。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

只是,与赵本山合作更早、更多的高秀敏,却到去世,都没有与赵本山和解。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我们得从头说起。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5)

01

1974年,吉林省四满乡的红白喜事上,经常能见到一名十几岁的黄花大闺女,

她脚踩黑土地,头顶蓝天白云,弦一拉响,便能在众多人面前大大方方唱一段儿。

在各种嘈杂声中,总有一些大叔大婶议论着:“这不是那谁家秀敏吗?”

没错,农村的红白喜事,是高秀敏最初的舞台,

虽然简陋,但观众却不少,

那时的高秀敏15岁,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演员了。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6)

19岁那年,表演经验丰富的高秀敏满怀信心报考了当地的正规文工团。

为了给评委留下好印象,高秀敏精心排练了一部短剧,使出浑身解数,赢得满堂彩。

正当她以为已经十拿九稳时,却被告知落选。

不甘心、不明所以的高秀敏找到领导,想知道原因。

“我演得不好吗?”

“好。”

“我唱得不好吗?”

“好。”

“那我哪不好?”

“哪都好。”

“那为什么不是我,是别人入选?”

“因为你太瘦。”

面对这种奇葩答案,高秀敏一时分不清到底是敷衍还是真实原因,

她想辩解,可居然被噎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7)

这次失利,对高秀敏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唱得不好演得不好可以练、可以学,

可是嫌我太瘦?明显就是找借口刷我下去……

她想继续努力,直到合格被录取。

但是生活所迫,她不得不暂时放弃梦想。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8)

同年,19岁的高秀敏将梦想搁置一边,

像普通的农家姑娘一样,按部就班找工作,结婚,生下女儿李萱。

然而,优秀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让高秀敏从未真正离开舞台。

各种文艺汇演中,高秀敏是常客,

甚至晨练时、黄昏后、上下班的路上,高秀敏都要哼一段儿。

终于,高秀敏的努力引起了专业院团的注意。

向她抛出橄榄枝的是扶余市民间艺术团。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9)

有了民间艺术团“镀金”,高秀敏成长迅速,

当地人们亲切地叫她“小郭兰英”,这是当初对她最大的肯定。

1986年,高秀敏获评国家二级演员,前途无限。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0)

彼时,东三省一个擅长演瞎子的喜剧演员也是如日中天,

他的拉场戏作品《摔弦子》大受欢迎,场场爆满;

而另一个憨厚、善良的青年演员,还窝在排练厅拼命打磨演技,以争取登台的机会。

这二人,就是后来“铁三角”中的赵本山和范伟。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1)

高秀敏则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量观众基础。

而她的成功,则与著名编剧何庆魁脱不开关系。

何庆魁比高秀敏大12岁,初中学历,平时以打鱼、卖菜为生,特别喜欢写二人转剧本。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2)

1987年,28岁的高秀敏在菜市场偶遇了40岁的落魄才子何庆魁。

这并不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

早在高秀敏刚登上舞台不久,何庆魁就为她创作过剧本《两枚戒指》,

只不过,后来的高秀敏没能第一时间进入专业院团,何庆魁也短暂封笔,为生活琐事奔波。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3)

多年后再次相遇,一个是当红花旦,另一个则遇到“中年危机”,过得并不如意。

其实通过第一次合作,高秀敏已经知道了何庆魁的能耐,

于是,鼓励何庆魁:“你看你何大哥,既然那么喜欢写,又一肚子墨水,干脆继续写,我拿到团里排练,要是被选上的话,一篇能给200多块钱的稿费。”

为了这200块钱,何庆魁重新拿起了笔,给高秀敏创作了大量经典小品,

尤其是《谁娶谁》的成功,让高秀敏和何庆魁的名胜响彻东三省。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4)

那段时间,高秀敏是东三省民间曲艺界的“女一号”,

与此同时,赵本山也在姜昆的提携下,登上了央视的春晚,并红遍大江南北。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5)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秀敏在何庆魁的剧本支持下,大胆辞去了艺术团的工作,以独立演员的身份四处接商演。

褪去了束缚,二人将各自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忙于事业,高秀敏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间接导致夫妻感情出现了问题,最终和丈夫离婚。

之后,因为工作上的朝夕相处,高秀敏与何庆魁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可以说,何庆魁比高秀敏自己还了解高秀敏,

面对体贴又才华横溢的何庆魁,高秀敏逐渐产生情愫,并义无反顾地和他走在了一起。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6)

起初,何庆魁的妻子根本不同意离婚,导致高秀敏只能以恋人的身份与何庆魁相处。

可是即便如此,高秀敏还是毫无怨言,背负着小三骂名多年。

1992年,何庆魁和高秀敏两口子决定走出东三省,面向全国发展,

于是报名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品大赛。

事实上,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决定。

因为他们不敢保证自己极具东北色彩的表演风格,是否会赢得南方观众喜爱。

如果铩羽而归,对已经在东三省小有名气的二人来说,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7)

不过,高秀敏不在乎那些,她想让更多观众看到自己的表演,

就像多年前在农村简陋舞台唱大戏的那个小姑娘一样,换个舞台而已,有何不可?

“老何,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要演,就往更大的舞台走。”

面对高秀敏的坚定,何庆魁责无旁贷,一如既往地表示支持。

他熬了好几个通宵为高秀敏打造剧本,创作出了小品《包袱》。

这是高秀敏第一次和全国观众见面,

因为优秀的剧本和扎实的演技,瞬间“炸场”,

热烈的场景,让高秀敏仿佛回到了东北小剧场,于是演出时更加放松,效果也更好。

最后,《包袱》毫不意外获得了金奖,

自此,二人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不再局限于东三省。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8)

也正是因为在小品大赛上的精彩表现,

何庆魁和高秀敏结识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赵本山。

对于何庆魁的创作能力,赵本山是十分认可的,一直想邀何庆魁给自己写剧本。

1997年,在排练春晚作品《红高粱模特队》时,一场意外给了两人合作机会。

其实,一开始的编剧并不是何庆魁。

只是原本定好的剧本,突然被导演组要求做修改。

当时离春晚已经没几天了,如果修改不好,节目就有可能被毙掉。

在北京的赵本山一时间找不到好的编剧,情急之下,想起了何庆魁。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19)

何庆魁二话不说,从东北赶到北京“救火”,

并且依靠扎实的编剧功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演出效果非常之好。

接下来的合作就水到渠成了,何庆魁将无数个经典包袱提供给赵本山和高秀敏。

1998年,“铁三角”第一次合作,小品《拜年》登上春晚的舞台后大受好评。

自此,铁三角 黄金编剧的组合正式成立。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0)

那几年,何庆魁笔耕不断,创作出了无数经典小品,成就了赵本山“小品王”的地位,

尤其是在《卖拐》《卖车》《心病》等一系列神作问世之后,

人们对三人的期待也日渐增加。

只是,观众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大家的相处并不愉快。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1)

02

关于高秀敏和赵本山不和的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4件事,

两件是因为演出,另外两件,是因为钱。

有一次,高秀敏的家乡松原市要举办一场活动。

作为松原市走出的当红明星,高秀敏收到邀请后,不假思索便答应了,

在她看来,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松原人,为家乡做点贡献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再忙也要抽时间去,而且还不谈钱。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2)

看到高秀敏答应得如此爽快,主办方有点得寸进尺:“您看,能不能带着本山一起来?”

一向仗义的高秀敏拍着胸脯:“不用管了,我肯定把他请来。”

当被问到赵本山的出场费时,高秀敏做了主:“你按20万准备就行,到时候拿出来比划一下,他看我的面儿准不能收。”

熟悉吗?像不像赵本山和毕姥爷的经典小品《就差钱》的台词?

所以说,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

后面的一切,也都按剧本来了一遍。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3)

赵本山的确很给高秀敏面子,二话不说赶到松原市,卖力演了一场。

只是高秀敏没想到,当领导拿出20万的出场费“比划”时,赵本山居然“笑纳”了。

心直口快的高秀敏当场就说:“大哥呀,你可真给我长脸。”

听到这句话的赵本山一头雾水,以为自己在其他什么地方惹恼了高秀敏。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4)

另一件因为“钱”的矛盾,主人公是范伟。

有一次赵本山接了7场商演,找范伟搭戏,说好了一场劳务费1000元,范伟答应的很痛快。

可是事后得知,这7场商演的出场费总计高达42万,几乎让赵本山一人独吞了。

有人看不下去,想替范伟出头,忠厚的范伟却说:“一场1000是提前说好的,本山大哥没有克扣我。”

一向仗义的高秀敏更是直接怼赵本山:“你咋能这么对待咱们的小兄弟呢?”

可赵本山却对此不为所动。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5)

气不过的高秀敏,后来以身作则给赵本山做提醒。

有一次,高秀敏受邀参加商演,她带着范伟一起去了,

并在演出结束后,将挣得的3.5万元拿出1.5万给了范伟。

事后,还特意将这件事告诉赵本山,并且毫不掩饰,希望赵本山以后不要吝啬,多给范伟一点演出费。

不料赵本山却责备道:“你给他那么多钱咋不和我商量呢?你这次给他这么多,我以后咋给?”

高秀敏根本没料到赵本山会这么激动。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6)

其实,仔细琢磨这两件事,与其说是因为钱闹别扭,倒不如说是因为“仗义”使然,

因为高秀敏“瞧不上”赵本山对钱的态度,而产生隔阂。

纵然才华相当,互相成就,但也架不住生活中的貌合神离。

两人不同的性格,注定他们只能成为好搭档,而不会成为好朋友。

这一点,从另外两件事,更能体现。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7)

03

我们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件十分主观的事情。

为了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高秀敏、赵本山、范伟,再加上编剧何庆魁,

四个中年人夜以继日地打磨作品,花费了不少辛苦。

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和的地方,

但都是在艺术探讨层面,不会对人产生怨恨。

真正让赵本山和高秀敏决裂的原因,是在2003年春晚前夕发生的。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8)

2002年底,赵本山和高秀敏积极备战春晚,

那时,他们已经成为全国观众的“年夜饭大餐”,所以导演组十分重视,

要求赵本山带着团队拿出最好的作品。

赵本山自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怠慢,以身作则,带着“铁三角”多次打磨,

终于创作出小品《心病》,只等导演组审查。

在等候审查期间,高秀敏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

“秀敏姐,几天后通化要举办一场演出,原本答应参演的女演员来不了,想让您过来救场,如果演出办不成,我得赔偿40多万的违约金。”

救场如救火,一向仗义的高秀敏不愿意让姐妹为难。

想到春晚导演组不会赶巧和通化的演出撞一起,就答应了下来。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29)

可是,天下的事情就这么巧,

在通化救场的高秀敏突然接到电话,说春晚的导演组来审查节目了。

没办法,高秀敏忙完通化的演出后,火速飞回。

可是,她不在的时候,剧本有了些许变化,高秀敏根本没时间熟悉新剧本。

再加上一路风尘仆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

赵本山对高秀敏的行为十分不满,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她。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0)

起初,高秀敏还自持理亏,想好好解释,但架不住赵本山却越说越来劲。

这下,高秀敏不乐意了。

她见不得赵本山的喋喋不休,想起之前对赵本山的种种不满,

再加上自己的小暴脾气,马上拿起架势和赵本山大吵一架:“我就这样,你爱用不用,嫌弃我你就找别人演。”

好在,为了节目效果,二人没有立马闹掰,

看着两人在舞台上配合默契,殊不知,此时的二人心里已经产生了巨大隔阂。

于是,赵本山拍电视剧《马大帅》时,高秀敏没有参演。

而在那之前的《刘老根》,高秀敏还是女一号。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1)

2004年春晚,赵本山排演小品《送水工》,仍没有找高秀敏,而是找了宋丹丹搭档。

然而,宋丹丹却临时有事没法出演。

火急火燎的赵本山只好硬着头皮又找到高秀敏。

为了大局着想,又出于为人仗义的本性,高秀敏答应了。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2)

但是,高秀敏的个人情绪,也毫无保留地对媒体表达了出来:“没想到本山大哥还能想起我,十分感谢。原本听说是让丹丹来演,但丹丹不来了,现在又找我。既然又让我来,那我就好好演,当好绿叶,捧好赵本山。”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3)

这段话可谓是字字珠玑,相当耐人寻味。

于是,《送水工》也成为了“铁三角”在春晚上的最后一次合作。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4)

04

其实,离开赵本山后的高秀敏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登上了另一座高峰。

她投资并主演何庆魁编剧的乡村轻喜剧《圣水湖畔》,大获好评。

这并不奇怪,因为本身高秀敏就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再加上有黄金编剧加持,备受欢迎是理所应当。

只可惜,人们再没有看到黄金搭档之间的合作。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5)

2005年,高秀敏原本计划在9月份拍摄《圣水湖畔》第二部,

可何庆魁的大儿子何树春却在2005年8月8日突然车祸离世,

悲痛欲绝的何庆魁哪里还有心思拍戏。

高秀敏和另一位主演雷格生通电话,说明了情况,

还宽慰老雷:“老何现在不是心思。明年一定开拍,所有损失由我负责。”

只是,谁也没想到,一向仗义疏财、说到做到的高秀敏,居然也食言了。

她的突然离世,让所有和她要好的朋友措手不及,也让所有喜欢她的粉丝无法接受。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6)

2005年8月18日凌晨4时,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高秀敏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46岁。

那一晚,家里只有82岁的老母亲和保姆、侄儿在场,

当她突发心脏病时,保姆和老母亲都不知情,以为高秀敏是累了,便让她多睡了一会,

没想到,这一睡就再也没起来。

可怜这位82岁的老母亲,年轻时受尽辛苦,

老年后本来可以享受一些女儿带来的清福,却还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7)

2005年8月的长春,学生们正在享受暑假的乐趣;

刚毕业的年轻人还在纠结是考研还是找工作;

酷暑之下,人们按部就班地为生活奔波。

而在息园殡仪馆外,近万名前来为高秀敏送行的大量群众,却为这个城市笼罩了一层庄严肃穆的气息。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8)

吊唁现场,失去爱人的何庆魁痛不欲生,

在人们的搀扶下,才勉强走完了葬礼的全部议程。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39)

文艺界的不少明星大腕前来送高秀敏最后一程,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赵本山莫属。

那时,高秀敏和赵本山的矛盾早已公开,

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感到可惜,有人想从中调和……

但无论如何,已经晚了,倔强的高秀敏到最后一刻都没有与赵本山和解。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0)

葬礼现场的赵本山一脸落寞和惆怅,

也许此刻,他的心中是五味杂陈,既有失去老友的悲痛,又有没能和高秀敏和解的遗憾…

眼泪已经无法表达此时的情绪,他只是木讷地重复着一句话:妹子,哥来晚了…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1)

后来赵本山对媒体说,其实他和高秀敏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矛盾。

非要分析问题,那就是两个人脾气都不太好,吵闹了一番,闹了些别扭。

可这些一文不值的小事,却造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2)

有太多不可预知的未来,让我们遗憾当初的选择。

也有太多的离开,让人无法接受。

高秀敏离世后,赵本山和何庆魁还一度陷入绝交的境地。

有一次在媒体面前,赵本山曾公开批评何庆魁“写不动了”“老糊涂了”。

何庆魁也反击:“我现在创作精力正旺盛,何谈老糊涂?何谈写不动?”

而范伟,也离开赵本山,去专注了电影。

曾经的黄金搭档,以分崩离析的状态草草收场,让人唏嘘。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3)

好在时过境迁,赵本山、何庆魁重归于好,

赵本山还公开表示:“欢迎老何加入本山传媒,想写就写,不想写就在这养老。”

何庆魁当然不会吃闲饭,他编剧的《刘老根3》,把范伟也唤了回来。

只是,时过境迁,三个老头的一台戏,似乎缺了点什么。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4)

如今,在吉林省长春市息园内,何庆魁为高秀敏塑得像屹立着,

它由国家著名雕刻大师王松引亲自制作泥塑,选用的是希腊水晶白大理石,历时两个月雕刻而成。

雕塑采用了高秀敏经典拱手“谢幕”的姿态,惟妙惟肖。

赵本山 高秀敏 矛盾(黄金铁三角的恩怨始末)(45)

不经意间回想才发现,高秀敏已经走了快17年。

17年,足以让那根本不存在的矛盾化为乌有。

可惜人们没等到那一刻,也再无法看到“铁三角”的精彩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