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筛查密切接触者需要多久(大数据可否查找到病患)(1)

大数据是否能用来查找病患和密切接触者?这类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2月14日,工信部召开媒体通气会,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答疑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多表示,电信大数据来源于公众通信网络中的基础数据,可以较为准确的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市以及重点区域人员流动,一般可以分析到区县级流动和分布情况。通过结合卫生防疫等其他部门数据,可以进一步对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分布等进行分析研判。

大数据能否预测疫情发展?

答案:对疫情发展趋势做出研判

问:电信大数据分析的人员流动和分布结果精确度能达到多少?是否可以利用大数据查找病患和密切接触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多:电信大数据来源于公众通信网络中的基础数据,可以较为准确的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市以及重点区域人员流动,一般可以分析到区县级流动和分布情况。通过结合卫生防疫等其他部门数据,可以进一步对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分布等进行分析研判。

问:刚才提到大数据分析具有预警功能,那是否能够预测疫情发展的具体态势,以及“拐点”何时到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多: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全国电信用户的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疫情防控和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比如,对人员返城流动情况、城市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情况,地区物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等。对于疫情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大家所关注的“拐点”,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和因素,以及医疗等相关专业分析模型,电信大数据是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我们将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相关部门运用电信大数据,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和因素,对疫情发展趋势做出研判。

大数据分析会否侵犯个人隐私?

统计性大数据不涉及普通人群个人信息

问:大数据分析会不会侵犯用户隐私?对个人信息保护有哪些举措?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韩夏:在分析使用过程中,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一是从上层应用看,主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统计性分析,提供疫情防控所需的人员分布、流动和区域预警等信息,这些都是基于大量网络信令而形成的统计性大数据,不涉及普通人群的个人信息。二是从底层处理看,按照最小化原则收集数据,并在数据流转、使用等各环节设计了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例如部署了加密机、漏扫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等,确保相关数据安全。三是在管理方面,工信部组织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加强人员管理和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做好日志记录,防范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违规行为。四是在数据使用方面,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及卫生防控部门需要提供相关数据,数据仅限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问:关于个人信息或者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提供哪些数据?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韩夏:我们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分析从武汉或者从湖北漫游出来的到各地市的一些人员流动情况,提供给国家及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帮助进行态势分析,这些数据不涉及到个人信息,是一个整体人员分布情况。

另外,通过结合卫生防疫等其他部门数据,可以进一步对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分布等进行分析研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进行了数据脱敏处理,并且相应数据供联防联控机制参考,不对公众开放,严格落实个人隐私保护的有关要求。

问:电信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否面向个人用户开放?个人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韩夏:工信部目前只向部省两级联防联控机制提供相关数据,由联络联控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向公众和个人开放。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提供本人“14天内到访地查询”服务。该服务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提高对流动人员行程查验的效率,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实施精准防控,特别是有助于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复工复产。

如何解决瞒报形成的问题?

短信查询服务可查询前14天去过哪些地方

问:目前存在瞒报行程的情况,利用电信大数据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韩夏:首先流动人口是指整体数据,我们主要是分析从武汉和湖北流出到全国各地的人群,对于确诊的、疑似和密切接触者,我们与卫健委建立了联动机制,根据他们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流动分析。

我们刚刚下发一个通知,统筹三大运营商提供关于用户行程的短信查询服务,每个用户在自己的短信发一个查询码,经用户授权后,可查询本人在前14天去过哪些地方,要求是停留超过4个小时以上。手机用户在被问到有关行程问题时,可用此短信向用工单位、社区管理等部门证明自己的行程。

问:目前在大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和困难?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韩夏:目前电信大数据分析在疫情防控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应用上也还存在一定难点和困难,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一是大数据资源统筹还需加强。关于疫情的数据资源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医疗、交通等信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大数据资源,更及时、更有效的整合起来,使得大数据分析更全面、更精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基于电信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实现人员流动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和预警,但在实现对疫情的风险评估和精确预测研判方面,还需要医疗、气象、人口等专业领域的协同,才能进一步更好发挥大数据分析的支撑服务作用。

大数据如何分析各省人口流动情况?

利用运营商基础数据分析人口流动动

问:有一个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会商会,听取一些专家的相关建议,1月27日开过这个会议,介绍一下专家都说了什么建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多:我们也是成立了相关专家组,包括相关院士和运营商,进行会商研判,专家给出了很多建议:第一个就是认为我们一定要发挥好电信大数据的作用,因为电信大数据应该说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过程当中,可以发挥下面几个作用,第一全面性,因为我国有16亿手机用户,整个量非常大,数据量包括覆盖范围也非常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非常好的分析全国各个省市的相关情况。第二个动态性,利用来自运营商的基础数据,可以帮助很好地分析现在的整个人口流动的动态。第三实时性,可以实时采集、汇总和处理电信相关数据,及时提供各类数据分析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

此外,提到了要利用相关新技术构建相关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包括建模、算法、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疫情刻不容缓,在这个过程当中快速形成能力,快速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撑。最后专家提到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保护好用户的隐私,更好的来服务于整个国家和人民群众。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王田 北京报道

来源:红星深度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