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1)

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2)

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3)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DLL

编辑 /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

2022年,62岁的韩国导演洪常秀以《塔楼上》和《小说家的电影》两部电影(分别入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再次证明了他的高产。

2023年初春,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与驻华韩国文化院在京沪两地举办2023韩国电影展,放映的15部近年韩国电影中,就包含《塔楼上》。4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塔楼上》又作为热门新片被引入。

洪常秀的作品之所以深受文艺中青年喜爱,我斗胆猜测,也许跟以下因素相关:拍摄预算很低,每部10万美金左右,相应的,创作相对自由;他拍日常街道、男女恋爱、喝酒、对话,正像文艺人士的生活,取景也方便。

我看到一些对洪常秀近年几部作品持否定态度(主要认为它们过于随意松散,质疑导演在创作探索上的努力)的影迷对《塔楼上》评价较高,一个原因是此片结构性很强,所有故事的发生地是一栋别致的白色三层小楼——由中年室内设计师设计、拥有。塔楼是一个密闭空间,剧作结构和塔楼空间呼应。影片开始,我们跟着权海骁饰演的中年导演和他想学室内设计的女儿,见到他的旧识设计师,在其指引下进入、参观这栋小楼。

地下室是设计师工作、休息的地方,二层是一个餐厅,三层有阁楼、露台。洪常秀不厌其烦地拍这些人物上楼、下楼,设计师按密码的动作和电子门锁“叮”一下打开的声音不断重复。在影迷的解读里,男主角到不同的楼层,分别对应着他的几个身份:父亲、导演、情人,等等。

《塔楼上》和《小说家的电影》里,角色几乎没有姓名,洪常秀以确定的身份代之:导演、设计师、影迷、小说家、诗人。有影评指出,这样讨巧的做法,是逃避塑造具象的人物,每次都能轻松精准地抵达洪常秀电影的受众: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青年。两部电影里,主角配角总是在做的事情也相似:喝酒,漫无目的地聊天,调情。文艺中年和青年社交,引起小小的尴尬的摩擦。

《小说家的电影》中,小说家是线索人物,旅行中意外遇到了曾经关系亲近的作家后辈,对方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换了城市从头开始生活;小说家去瞭望塔,遇到了合作未遂的导演(还是权海骁扮演),她的小说曾要改编为电影,后被导演以投资人不喜欢为由拒了;小说家到公园散步,又遇到息影的演员(金敏喜扮演),她邀请对方参与自己的短片,跟着演员一起去聚会,又回到后辈的书店,见到了10年前与自己关系暧昧的酒友诗人,大家酒酣耳热。

《塔楼上》里,导演和设计师到二楼吃饭。饭店女老板坐下来,和导演寒暄,表白自己的影迷身份,和导演对上了眼。大白天的一顿酒里,导演结束了和设计师的暧昧,与饭店老板走到一起。导演成为塔楼的租户。

许多生活中的决定性瞬间被洪常秀避开:《小说家的电影》里,小说家遇到的每一个人生活均发生很大变化,但波澜都被洪常秀按下去,人物对话像白开水一样清淡;《塔楼上》里的导演住在塔楼上时,应当有很多生命中重要的事发生,比如生了严重的病、决定息影、和饭店老板分开。但它们都在洪常秀的电影叙事之外。

剧烈的冲突好像都被抽走了,时间不易感知,只留下一个个午后,剩下一些日常的、重复的事件。比如小说家不断和人见面、喝咖啡、喝酒、吃饭;设计师几次开门与导演交谈,冷眼看导演的生活变化;导演和饭店老板在一起,要为按时交租、卫生间漏水等问题操心,逐渐少了你侬我侬;又一个镜头,导演已与饭店老板分手,独自住在塔楼上。

洪常秀喜欢在重复中融进微小的差异(更极端的例子是《这时对,那时错》,电影一分为二,两段故事高度相似,只有人物的用词、语气不同)。那细微的不同,他好像在用显微镜观察。《小说家的电影》里,小说家(由《塔楼上》里设计师的扮演者李慧英饰演)的举动让我没法不联想到洪常秀本人:她拿过导演的望远镜(导演说,这镜头非常昂贵),拉近,拉近,凝神观望汉江边的一条小街,发现在街心公园里散步的演员,她没说话,继续看,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看洪常秀的电影可以轻松如听朋友聊八卦,观影过程中刷手机、回微信,也不会错过什么。《小说家的电影》和《塔楼上》亦如此,片长一个半小时,看到最后,小说家还是小说家,性格执拗,姿态清高;导演还是和电影开头差不多的状态,按密码锁,“叮”的开门声后,进门,一副不变的油腻中年样。

值得一提的是,洪常秀从不吝于拍摄他对油腻中年男性的讽刺。《小说家的电影》中有位诗人,自我意识过剩,在书店的小酒局上对着十年不联系或者刚认识一天的人大谈电影创作理念(他并没有创作电影的成功经验):不一定要有剧本,不一定要有故事——着实令人厌恶。

有趣的是,诗人的理念分明和洪常秀本人的一致,他自己拍片前也通常没有固定剧本,会在凌晨写好当天要拍摄的对话,并在现场随时改动。另外的心里话大概分给了权海骁演的导演,他说:我没有野心,只是一个想努力制作电影的人。

《小说家的电影》和《塔楼上》,权海骁饰演的“导演”都没有姓名,都被影迷认出,女性向导演表达对其作品的喜爱之情,导演欣然接受。和饭店女老板在一起后,两个人吃着沙拉,导演讲起自己不想去电影节。机票只能报销一个人的。可是,女老板说,她很想出国玩。导演说,自己已经宣布息影了(去回顾展很尴尬)。

后来女老板走了,又来了一个新女人(以下很可能是想象):新女人和导演结束亲热,在阳台,女人做了烤肉, 一边软语温存,一边给导演夹肉,关心他的电影。导演终于说出自己曾经见过上帝的事。上帝赐他预言,说他将搬到济州岛,拍12部电影。

做烤肉的女人吹捧道:太神奇了!因为你心灵纯洁,神才显灵。

我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的《塔楼上》,影厅里,不认识的观众看到这里一起起哄。

不过对油腻中年男导演鞭笞最狠的,我以为还是洪常秀2021年的《在你面前》。死之将至的女演员回到韩国,一位导演(依然是权海骁饰演)带她到小酒馆吃喝,表达对女人1990年代表演的赞叹:“你在呼吸整个冬天的荒芜。”他表白,然后提出邀请,要给女人拍电影。女人说,我要死了,来不及。导演最后说,拍短片吧,我们明天就可以旅行。女人说,你是想和我睡吗?导演说,是。

第二天女人醒来,导演发来语音消息:对不起,我的承诺全部不算数。女人狂笑。电影结束。

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4)

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5)

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6)

东北洪常秀的电影(洪常秀电影里那些抵触现实的文艺中青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