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75邦
邦:这个字的“亲戚关系”有点复杂
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封邦建国,以藩屏周。从“封邦建国”可以看出,“邦”和“国”是有可比性的。《说文解字》解释“邦”:“国也,从邑,丰声。” 《说文解字注》又引用《周礼注》对“邦”与“国”的关系进一步补充解释,“析言之”(区别一下)就是“大曰邦、小曰国”,“统言之”(笼统地说)就是“邦,国也;国,邦也”。
由此可知,虽然“邦就是国,国就是邦”,但以前可是“邦”大而“国”小。如今却是颠倒过来了,“国”大而“邦”小。至于缘何颠倒过来,那是文字演变过程中的诸多机缘巧合,要想搞清楚,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说完“邦”与“国”,还得说说“邦”与“封”。《说文解字注》继续补充说明:“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也就是说,古代时候“邦”和“封”是一回事。还引用《书序》中的话来证明:“邦康叔,邦诸侯。”
“邦”字亲戚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咱们暂且放一放字与字的关系,先看看“邦”字本身是如何演变的。
“邦”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
其小篆字形是
《说文解字》还给出了“邦”字的“古文”字形
从“邦”字的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其甲骨文字形是在田上种树,表示建立土界,也即“封疆”之义。这个字义和“封”的甲骨文字形有点相似。“封”的甲骨文字形是
由此也就明白了“古邦封通用”是怎么回事了!
“邦”字到金文时来了个大跨步的“变身”。下部的“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木”与“邑”的组合,当然这个“木”也在变化,最后变成了“丰”,就是小篆字形。如今的楷书“邦”字,也是由其小篆字形一脉相承而来的。
有趣的是,当我们为“邦”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的巨大变化莫名其妙时,《说文解字》给出的“邦”字的“古文”字形,让我们又看到了“邦”字最早的身影。“邦”字的甲骨文字形并没有消亡,而是沿着另外一个分支在传承着,只不过由于“邦”字的新兴写法太时髦太潮流,压制了“邦”字最正宗的字形。当大秦王朝一统天下而“书同文”之后,也顺理成章地采用了最为广泛使用的写法,而“邦”字最本色的写法,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甚至连一声叹息都没有留下!
也许这就是历史!看惯了王朝兴衰,看惯了世事无常,殊不知汉字王国里的风云变幻,也是一幕幕拍案叫绝的连续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