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

  党的三大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动员党员和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简史》

广州红色的故事有哪些(红色印记)(1)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东山恤孤院三十一号(现恤孤院路三号)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广州,广东省省会,地处中国大陆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东接惠州市,西邻佛山市,北靠清远市、韶关市,南连东莞市、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广州得名于三国时期,时东吴占有岭南地区,设交州进行管辖。黄武五年(226),孙权析交州东部设广州,因由广信迁治而来,故名。另据《广东新语》记载:“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阛阓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有五羊城、羊城、穗城之称。

  秦统一岭南后,属南海郡。西汉初属赵佗建立的南越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复置南海郡。东汉属交州南海郡。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东部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设广州。隋大业三年(607)复称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广州。五代时为南汉国都,改称兴王府。宋开宝四年(971)复称广州。元设广州路,属江西省广东道。明洪武初年,广州路改为广州府,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广州府辖番禺、南海、增城等14县,广州城西属南海县,东属番禺县。民国初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废广州府,广州地区属粤海道。1921年2月成立广州市政厅。

  1925年7月,广州市政厅改称广州市政府。1930年1月改称广州特别市。1954年6月后改为地级市,归广东省管辖至今。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决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党的三大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由此拉开了序幕。(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卞慧芹整理)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