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敏敏特穆尔,金庸小说中最出彩的女主之一,封号“绍敏郡主”,在元朝历史中是个什么形象呢?

历史赵敏原型(历史上赵敏的父兄)(1)

金庸小说中赵敏的父兄为汝阳王--察罕帖木儿,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既然女性角色在历史中着墨不多,那么来看看历史中汝阳王和王保保的形象吧。

汝阳王字廷瑞,汉姓李,又称李察罕,新疆人.本是元朝地主阶级,自发组织武装部队与当时的红巾军进行对抗,一如后代清朝的曾国藩组织湘军与太平天国对抗一样。韩山童、刘福通从安徽阜阳借白莲之名起义,声势逐渐壮大,在韩山童死后,刘福通拥护其子韩林儿在亳州建立宋政权,韩林儿号称小明王。汝阳王与李思齐等人南征北战最后攻破宋政权所在地,刘福通护送韩林儿夺门而逃。后来,左丞相朱元璋将韩刘二人溺死。宋政权的下属之一山东起义军的将领毛贵被投奔的赵君用所杀后,逐渐分为两派,田丰和王士诚为各自首领。汝阳王得到朝廷的重用,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在汝阳王的强大攻击下,田丰降。其后,田丰见汝阳王对待朝廷使者非常傲慢,并且喜欢运用权术,对朝廷并不是忠诚一致。心里暗自怒曰:我以山东之地降汝,又为汝平海上诸城之不同心者,今若此,是汉室之曹操耳,使汝为曹操,我岂不可为之耶?"于是设谋杀害了汝阳王。

王保保原汝阳王之甥,汝阳王无子,养为己子。王保保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与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官至左丞相之职。为其父亲报仇之后,拥兵自重,与另一朝廷重臣孛罗帖木儿进行权力之争,采取纵横捭阖手段,与宋政权的左丞相朱元璋主动修好,以便集中力量对付仇敌孛罗帖木儿,除掉其后,一方面抗击红巾军,一方面军阀混战。在作为丞相,总天下兵后,引起李思齐等人不满,李思齐得到他的调兵令后,怒曰:乳臭儿,黄发尤未退,而反调我耶!我与尔父同乡里,尔父进酒,犹三拜我然后饮!在元朝内部,混战不止时,朱元璋逐渐攻击元朝,攻击大都(今北京)时,王保保拒不勤王。随后朱元璋逐渐消灭了除王保保之外的各路军阀并降服了李思齐等人,灭亡了元朝。王保保拥兵抗明,退据漠北并时不时南下骚扰,朱元璋派徐达征讨,大败而归,死伤数万人。朱元璋派李思齐前去劝降。王保保待之以礼,离去时,送行的将士对李思齐说:总兵有旨,请留物以作纪念。”思齐说:“为公差以来,无以留赠.”,将士曰:“请留一臂。”思齐知不可免,断一臂以之。还京而死。朱元璋用名贵服饰、大批金银送给王保保,王保保始终不降。把其父厚葬,把其妹,即小说中的赵敏以名家贤女之名收为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秦王的妃子,优待有加,然而,王保保还是不降,直至病死。朱元璋叹曰:王保保,天下奇男子也!”

历史赵敏原型(历史上赵敏的父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