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昕与恩师李金泉先生。本文作者供图
2012年1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逝世,享年92岁。一晃近十年过去了,今年恰逢李金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回想起在先生身边学戏的日子,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李金泉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金”字科,与我戏校时代的另一位老师王玉敏先生(同样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同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家。在李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秉承着远学龚(云甫)近学李(多奎)的教学宗旨和演唱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表现人物,本着京剧姓“京”的原则,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老旦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李金泉先生作为中国京剧院的当家老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编了许多新编历史戏:与袁世海先生一同合作的《李逵探母》、反对铺张浪费为题材的《罢宴》等,反响强烈,传唱至今。
1958年,中国京剧院创编现代京剧《白毛女》,剧中大春娘一角色由李金泉先生饰演,李先生用一段西皮导板转流水的唱段,“一见大春回家转”,把一位盼子归家的母亲用京剧唱念做表完美地体现出来。2002年,我院重排经典剧目《白毛女》,由新一代艺术家重新演绎,由我饰演“大春娘”这一角色,谨记李先生曾经的教导:“京剧姓‘京’,京剧演员不论什么时候,再创新也要有根,不能唱成白开水,现代戏也离不开京剧的根,这是不变的真理!”
李金泉先生还为现代京剧《红灯记》《平原作战》等戏编曲创腔,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很多人对李金泉先生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李逵探母》《罢宴》这一类新编历史剧目上,极少有人去了解李先生的传统戏,李金泉先生的《钓金龟》《滑油山》,始终秉承着李多奎的演唱风格,但在李多奎实大声宏、“一口气到底”的演唱基础上,又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更加偏重表现老旦的女性化风格,细腻又不媚俗,柔美却不失老年妇女的本色。
在我与李金泉先生学戏的六年中,李先生“因材施教”,以传统戏为主,从《钓金龟》《滑油山》再到《李逵探母》《罢宴》等,从头到尾悉心教授,往往一句引子就要打三个月,这离不开铁杵磨针的毅力和坚持。至今我还保留着老师教我时的录音录像,算作是对传承京剧老旦艺术留下的一笔珍贵资料。
近几十年的工作中,我受中央电视台邀请相继录制了《朱仙镇》《望儿楼》《徐母骂曹》《康氏哭灵》《杨门女将》《游六殿》《白毛女》,这些都是老旦行当中吃功夫的经典剧目,紧接着又在央视《跟我学》栏目教授录制了《钓金龟》《行路·训子》《遇后·龙袍》的几十集教学内容和剧目,受到观众好评。
2011年,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我随同中国代表团到韩国庆州进行中日韩文化交流,演出老旦的传统剧目《打龙袍》,受到与会日韩代表的欢迎,后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韩建交20周年晚会上演唱了传统戏《孝义节》。京剧是民族艺术,更要到群众中去——2014年,我成立了“吕昕京剧艺术工作室”,先后到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怀远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化工大学附中、附小等多所院校演出、演讲,旨在传播京剧艺术,为“京剧艺术进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在这之后,经常受邀到深圳何香凝艺术馆、北京石景山社区等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京剧普及工作。除此之外,又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和传统骨子老戏的演出。
图为作者受邀参加湖北卫视《戏码头》举办的爱心义演海报。
京剧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艺术,更是人类文明沟通的桥梁。近几年,我在美国加州举办了多场演出,并被美国加州音乐学院聘为声乐教授。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我受邀参加湖北卫视《戏码头》举办的爱心义演,演唱了传统剧目《孝义节》,为武汉人民加油鼓劲。所有这些我在京剧行当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多少离不开李先生对我的教导。
在李金泉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写下这篇悼文,追思老师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寄托我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以慰在天之灵。
(作者为国家京剧院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