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舰世界》的D系收藏品中,我们能看到一架长相颇为奇特的双翼舰载机收藏品,其后掠式的机翼与我们认知中的老式双翼机有着较大差距,它就是阿拉多Ar 95型侦察机。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1)

作为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双翼水上飞机,阿拉多Ar 95的故事鲜为人知。原本作为外贸产品的它因为突然爆发的战争而被德军“截胡”,并且还曾经被改造成舰载鱼雷机,差一丁点就能成为“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的舰载机。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2)

与亨克尔公司同样作为德国航空企业的阿拉多飞机公司,也曾经经历了一战战败后的艰难创业时期。阿拉多公司的前身是为德军生产水上飞机的“腓特烈港”飞机公司(Flugzeugbau Friedrichshafen)在瓦尔讷明德的工厂。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母公司停产解散,下属工厂也成为了“弃子”。

1921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和发明家海因里希·拉贝出资收购了这家飞机工厂。这位机械师曾经与荷兰籍的著名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共事,设计出了飞机的机枪射击同步协调器,使得战斗机的前向机枪不再出现打中螺旋桨的事故,极大地提升了战斗机的火力,他在一战结束后非常积极地着手复兴德国的航空制造企业。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3)

收购阿拉多公司飞机工厂的德国机械师海因里希•拉贝

在1925年,拉贝收购的这家工厂被并入德国实业家胡戈·施廷内斯所有的“阿拉多贸易公司”,以海外贸易出口的名义规避凡尔赛条约的规定,秘密地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设计和生产飞机。

“阿拉多”(Arado)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语中的“犁”,据说是施廷内斯本人当时因为成功向国外出口了一种外形酷似耕犁的帆船,在大受鼓舞的同时也以此为灵感,由此诞生了“阿拉多”这一企业名。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4)

阿拉多飞机公司社标

阿拉多Ar 95是阿拉多公司在1935年设计的一型用于海岸巡逻,侦察和轻型攻击机的双座水上飞机。机体全长11.1米,高3.6米,翼展12.5米,配备一台88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在3000米高度上最大飞行速度为310km/h,续航距离1100公里。如果有必要,Ar 95还能携带一枚航空鱼雷进行反舰雷击作战。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5)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6)

携带一枚航空鱼雷的Ar 95A

德国空军最初其实并没有对Ar 95下过订单,阿拉多公司便计划将这种飞机作为外贸产品,而且收到了来自智利空军和土耳其空军的订单。其中,智利空军提出要将Ar 95的水上飞机浮筒换成陆基起降用的起落架,因此Ar 95又诞生了Ar 95L这个特殊的陆基型号。

而土耳其空军虽然也进行了订购,但是就在即将交货的前夕,二战爆发了,德国空军立刻“截胡”了包括这批Ar 95在内的几乎所有外销飞机,土耳其空军也因此倒霉地没有收到货。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7)

智利空军的Ar 95侦察机涂装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8)

在西班牙服役的陆基型号的Ar 95L

在1936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空军派出了“秃鹰军团”协助佛朗哥叛军与西班牙共和军作战。在这个对于德国来说再好不过的新式兵器训练场上,Ju 87“斯图卡”、Bf 109战斗机等都进行了初次的实战检验。Ar 95也借此机会来到了西班牙,作为侦察机和攻击机在秃鹰军团中服役。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9)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10)

在西班牙的德国秃鹰军团中服役的Ar 95

在二战中,Ar 95主要作为二线的训练飞机使用,并参与了德军于1941年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沿海以及芬兰湾附近地区进行的海岸侦察作战。这些飞机一直服役到了1944年下半年才因为战损和机件老化而退役。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1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拉多公司在Ar 95的基础上,研制了Ar 195型舰载鱼雷攻击机,这是阿拉多公司用于提供给当时正在建造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作为舰载机的项目。Ar 195将原先的浮筒更换为起落架,加装了着舰钩,并且可以从航母的弹射器上弹射起飞。遗憾的是,由于综合性能不如Fi 167鱼雷机,Ar 195最终在德国航母舰载机的竞争中落败,只生产了3架原型机。

外贸德国(外贸品拿来自用的事德军也干过)(12)

竞标“齐柏林伯爵”航母舰载机项目落败的Ar 195鱼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