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目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可以做到的现实化的东西,否则,就是幻想尤其要说明的是,尽量的减少宏大叙事体系所带来的空虚感,我在本次文章中仅仅只是讨论后现代主义的几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否则对其进行讨论就毫无意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各种层次的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种层次的知识(什么是目的)

各种层次的知识

我所说的目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可以做到的现实化的东西,否则,就是幻想。尤其要说明的是,尽量的减少宏大叙事体系所带来的空虚感,我在本次文章中仅仅只是讨论后现代主义的几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否则对其进行讨论就毫无意义。

首先是“目的“,抛开具体的现实的目的来说,仅仅讨论”目的之为目的“也就是纯粹的目的,比如说“人生的目的,存在的目的”之类的都是过分的抽象,而且无法解答,这就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首先是对于具体的现实的目的,这些目的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比如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些东西都是以人的生活为基本支点,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人的目的,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要以人为中心,否则一切的东西都是免谈的。、

集体制度上一般有”军事化管理制度“和”人性化管理制度“,两者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人,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我们的战士其目的就是要”保家卫国“保家卫国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民族可以更好的更有尊严的发展下去,国防永远要排在经济的前面,也就是说其目的是一个宏大的”人“,这是根本。所谓国家,先有”国“而后有”家“这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军事化制度的优点就是可以更快速的融入一个集体,这个就有点类似于《乌合之众》中提到的一个概念,一个人在群体之中,个人意识逐渐被群体意识所取代,其目的就是使个体可以更好的融入集体。尤其是对于古代通讯技术十分不发达的时候,最重要的交流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此时一个人在群体中获得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地位。而且很容易通过那些信息来判断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身处境,以及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群体意识也会催生另一个东西,那就是模仿,或者说用“传染”两个字更为恰当,这种模仿行为会使自己出现一种“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的相对判断,这种判断就是来自于和自己所融入的群体的对比,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我在学习候,我家的小狗正在睡觉,海平面上的鲸鱼正在跃出水面换气,天空正在下雨,工人正在做工,,,,。这些东西都似乎和我的学习没有任何关系。但真的为什么没有关系,我认为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其来源便是我所在的班级,学校,所给我的信息,然后确立自己是学生的地位,然后做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

有必要说的是所谓的事情对错全都是相对于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类群体而言的,这样似乎有些绝对化了,应该说,我被固定在一个较为狭小的社会和人群中,我属于这个小圈子中的一员,并且我又属于我自己。

我所确定的正确,完全来自于这个小圈子给我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语言和肢体上的。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通过不断地杀戮和被杀戮来确定自己在生态界中的生态位。这种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是生态系统分级而化,更加的稳定。但是人不同,一个“平等”和“自由”概念其实很难把握。

我们人类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地摆脱了通过“杀戮和被杀戮”来界定自己生态位的方式,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一种运行体系。

有必要注意的是,军事化制度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人“而不是制度,制度永远都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人。这里提出的第二个制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正是如此。这里的”人性化“已经开始有后现代主义的味道了,更适应于整个人类社会。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些奇怪的名词。第一就是“知识”。知识给人的直观感受其实很抽象也很有那种高大上的感觉,但是就其本来的面目来说,知识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这些积累包括认识上的和逻辑上的。但是无论哪一种类型,其发生的根源都在于一定是经验过的东西,否则我们根本无法思维,也就是说超验(超出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是无法思维到的,也是无法用思维去理解的。这里肯定会涉及到一个哲学上的问题,不得不说我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的,至少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是如此。

关于经验,或者说由积累的经验所构成的知识,这种知识应该是更加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纯粹的知识毫无作用,纯粹的知识是形而上的,是极度片面的,正如我们讨论的道德,道德其实是一个极难界定的东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德必须在具体的生活中具体的分析,不可能说是用语言用文字就可以简简单单的叙述之。

而且经过语言和文字叙述的道德其主观思想太浓厚,容易偏离道德之为道德其本来的含义。但是无论怎么说都要坚持一种“主义“,这种主义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个人观念,生活方式,经验过的东西,,,所产生的集合。简而言之,直觉就是一种十分天然的道德因素,而且每个人都有直觉,而且每个人的直觉都不大相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点,我不能确定这些共同点是什么,但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直觉判断的”人的行为方式“是值得赞扬的,甚至说对这种符合”直觉“的新的,更加彻底的执行方式就更加的会被推崇。

但是这里还会涉及到人本身的特点和弱点,并且来说有的东西确实很难界定,有的时候甚至这种直觉会随着客观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改变,主观的行为是随着客观事件的发展而发展的,究其原因,也是由于人的本性有一定的弱点,这些弱点的存在是一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尽量的减少或者是减小这种弱点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从现实角度考虑,既要有战略层面的意图,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去执行战术,还要有灵活变通的战术,但无论是怎样的战术和战斗,其根本的目的仍然是战略。

关于战略层面的变化,这个其实最容易也最难,最容易的是制定新的战略,最难的就是改变现有的战术方针。我们研究一个问题,研究一个社会现象,研究一种博弈,,,,永远都不能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最重要的更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题结果。在严格的符号逻辑学即数学中,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道题可以有无数的解题思路,但是只要不算错,无论其结果有多少个答案,其结果一定是有范围的,可以捉摸的,可以定性定量的讨论的。

但是严格的符号逻辑学仅仅适用于学术,科学或者一些需要严格纪律的地方,我们接下来最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社会,此时所谓的客观,也就没有那么的客观了。

人的主观意识是其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但又不仅仅是一种反映,最重要的是加入了人脑的一些情绪和积累的经验的集合。也就是说就整体的共性来说,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层面上是具有决定性的,但是在一些小范围的社会发展层面上,并不是完全的相同。尤其是在许多的王朝更迭上,人的作用显得更加的明显,已经有无数的历史学家深刻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此就不在赘述。

这些讨论的东西也有很多的共性,统治者管得过多不好,不管也不好,就像是道路两边各有一条大河,只有中间可以供车辆行驶,车上载着无数的乘客,稍有不慎,车毁人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方可一直走下去。这些都是后话,和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最好的方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不知道,更无法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

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说下去,无论是什么玩意,只要这玩意在人类社会中出现,那么其根本的目的都一定是人,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东西,其他的任何东西完全是人的附庸。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人才是人类社会的目的,其他的都是渣。

完成目的需要很多的方法,也需要很长时间去实现,有的时候随着时间的变化,对于个人来说其目的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就其整个社会来说人是目的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在达到目标之前肯定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奋斗和无比艰苦的岁月,这段岁月放到整个社会上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放到个人身上来说就是所谓的艰苦创业,寒窗苦读。对于前者来说,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几个提前觉醒的人,他们提前看到了光,他们用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光,有了光,人们便不能忍受黑暗。

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就死的悲哀。现在呢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个不幸的少数者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

钱玄同回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说: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绝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的可有。

我看不见这个铁屋子,但绝不能说它没有,我看不见光,但也绝不能说它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