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都不太陌生,其中《变色龙》是较为经典的一篇。

一个人被一条狗咬到了手指头,一位警官的现场裁决被契诃夫写得出神入化,当不确定狗的主人时,这位警官是向着人这一方的;当得知狗的主人是将军时,这位警官是向着狗这一面的。

这样来回反复的态度转变,一会说狗是疯狗要宰掉,一会说小狗可爱,完全是看狗狗背后的主人,主人的地位高,那么就连狗也跟着沾光,这真汁儿的是“狗仗人势”的真实写照。

契诃夫早在19世纪就洞察了这种人的品性,这种见风使舵的人一直没有绝版,只是衍生得更为精致了。

变色龙危险的时候 怎么变(变色龙在生存法则里)(1)

故事中的许多人在是与非面前不敢表态了,已经不站队了,知道加入到围观的队伍里更加安全,这或许是最聪明的明哲保身的办法。

故事中的那位警官就是一个双标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标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他的标尺是权势,而不是事实本身。

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变色龙的变色是大自然的选择,是为了生存的需要。

人群中的变色龙也是选择的结果,契诃夫用笔端营造着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极具眼力界的奥楚梅洛夫的身份就是警官,这个身份让他有权力来处理判断街头的这场人与狗的纠纷事件,也就是在这场事件中,他完美演绎了变色的技能,让读者叹为观止。

这种人往往精于人际关系的梳理,因为这需要道行的,在情况不明朗前说过的话,要有本事圆回来,还要圆得不露痕迹,这就是一种生存资本。

契诃夫写《变色龙》的时候才24岁,这位青年用手中的笔撰写着一个又一个讽刺现实的故事,针砭时弊地控诉当时的社会现象,呼吁大众看清统治阶级的嘴脸,鲁迅先生称赞契诃夫的作品时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

要知道变色龙变来变去,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底色是何种颜色了,为了生存,变色已经是本能的条件反射,这也是这类人的可悲之处,因为已经不能做自己了,或许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而只是惯性地利用社会法则来思考问题。

变色龙危险的时候 怎么变(变色龙在生存法则里)(2)

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真是一种享受,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在文字森林里穿梭,去看看他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跟随他笔端的引领,游走于他的人间的故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秋季读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这本书,里面有熟悉的篇目也有第一次读到的短篇,之于写作最大的收获还是深信文笔精练是追求的目标,能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思想。

正如译者李辉凡所言:“他的作品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表现的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内容深邃,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大形象,也没有大喜大悲,而是在“淡淡的”哀愁里或微笑里,把深刻的思想、炽执业的感情融合在最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中......“

再次遇见,”淡,是最浓的滋味“,在这个秋天。

变色龙危险的时候 怎么变(变色龙在生存法则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