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扮演者孙少兰简历(江姐来我们常山啦)(1)

火红七月,火红的歌。7月1日19时,“喜迎十九大·七一颂党恩”常山县万人大合唱决赛颁奖典礼将在常一中千人报告厅举行。届时,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经典合唱团将来常山县举办专场音乐会。其中,合唱团团长、空政文工团《江姐》的扮演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少兰将与众多知名歌唱家一道亮相常山、唱响常山。广大市民为此欢欣期待之际,也想进一步了解“江姐”的第二代扮演者孙少兰。6月29日,记者在《北京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北京市杂文学会秘书长李培禹先生的安排下,利用孙少兰女士的排练间隙,进行了电话采访。希望与大家一起走近这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江姐”,从中赏析她的红色经典作品。

江姐扮演者孙少兰简历(江姐来我们常山啦)(2)

孙少兰(红衣者)与歌唱家李初建担任领唱

她,来自彩云之南的纳西族少女

红色革命经典作品《江姐》的原型,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江竹筠烈士。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被捕后,被关押在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宁死不屈的她,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杀害。全国解放后,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以江竹筠烈士生前的地下斗争生活为主线的各类文艺作品《江姐》,生动演绎了女烈士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绝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事迹。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一曲主题歌《红梅赞》曾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然而,孙少兰未曾料到,1977年,年仅20岁的她,竟然有幸担任“江姐”的第二代扮演者,与这首主题曲一道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江姐》载入史册的光辉形象。

《江姐》的首演可以追回到1964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观看过的惟一一部歌剧。演出的时候,毛主席这样说过:“江姐那么好一个同志, 怎么就让她死了呢?”可这样一个光辉形象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仇恨。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强加到《江姐》剧组人员的身上。十多年后的1977年,《江姐》才得以重新上演。经历了十年特殊时期的空政文工团里,当初《江姐》的主要演员们已经“七零八落”。尤其是第一代的3位“江姐”扮演者,都无法出演。为了让“江姐”的艺术形象得到传承,文工团决定在各大军区选出第二代“江姐”。不到20岁的孙少兰就是候选人之一。

江姐扮演者孙少兰简历(江姐来我们常山啦)(3)

孙少兰近照

20岁,担纲“江姐”第二代扮演者重任

走进公众视野的孙少兰,当时是从彩云之南的丽江来到北京的纳西族少女。13岁起,对歌舞有着特殊天赋的孙少兰就和县宣传队行走于玉龙雪山下的村村寨寨,为金沙江畔的父老乡亲们带去歌舞,送去欢乐。跟着队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孙少兰一点一点地学习。在队里的3年,她的天分日益显山露水。

或许是命运之神特别垂青孙少兰。16岁那年,她就去了昆明的空军指挥所文工团。刚成立的文工团人少,每个人都要身兼数职,要求样样都会。这位纳西族少女便开始学起了京剧、豫剧、花灯……这种“艰苦”的条件反而成了孙少兰后来成功的基石。经过刻苦勤奋的练习,孙少兰成了融会贯通十八般武艺的“高手”。有了“神”的帮忙还远远不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才20岁的年纪,孙少兰的出类拔萃让她一跃成为“江姐”角色的候选人。

那次“江姐”的选拔苛刻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导演把1964年《江姐》的演出服拿了出来。这可不是因为经费短缺,而是为了让已经烙进无数观众脑海的“江姐”舞台形象逼真再现。于是,每个“准江姐”都穿上了当年的演出服,站在石头上,重现江姐站在红岩上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那经典一幕。年轻的孙少兰能演好这样一位既是母亲又是妻子的革命烈士吗?天道酬勤,皇天不负苦功人。经综合评审,不论是唱功,还是气质,孙少兰都征服了剧组的专家们。编剧阎肃当场拍板定下了她这个“江姐”人选。然而,她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缺点”却险些成为她迈向“江姐”之路上的绊脚石——身高。人高了也有错?是的。“江姐”的原型江竹筠娟秀小巧,孙少兰这样偏大一号的“江姐”,在剧组专家近乎挑剔的眼里还是颇有争议的。后来,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汪燕燕告诉她那次选拔的一个小“内幕”:“当时感觉,我们都觉得你形象不错,个子太高。大家概念上的印象是觉得江姐应该更秀气一点。”幸好,这并没有妨碍综合实力出色的孙少兰成为第二代“江姐”。

江姐扮演者孙少兰简历(江姐来我们常山啦)(4)

孙少兰在1991年饰江姐角色

红梅依然向春风

1977年5月,新版《江姐》在北京展览馆上演时,音乐一起,很多人都掩面而泣。因为,那时“四人帮”刚刚被粉碎,一切都百废待兴,《江姐》的重演已时隔13年。孙少兰饰演的“江姐”一上场,果然不同凡响。只见她,着一身素白绣花的长裙和外罩,头剪典型的“江姐”式短发,步履轻盈,宽厚的唱腔、高亢的音域,极具时空穿透力。刹那间,征服了全场观众,赚足了全场眼球。在随后的巡演中,孙少兰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空前欢迎,大家高涨的热情,给了她极大的鼓舞。新版《江姐》的扮演十分成功,孙少兰的艺术功底也得到江姐儿子彭云的赞美:“你演得真像我母亲!”

提及往事,孙少兰在电话那头深情地说:“当年老山前线的战士在猫耳洞里听过我的《红梅赞》后,还特地用山花做成书签寄给我,……从中可见,基层群众对红色革命经典文艺作品的需求是十分渴盼的!”

继出演“江姐”成名后,孙少兰还出演过《芳草心》《洪湖赤卫队》《雪域风云》《爱与火四重奏》《女飞行员》等多部歌剧中的女主角。但是不管她演过多少角色,经历了多少代“江姐”,孙少兰的第二代“江姐”已成为经典。从1977年到1991年,她这第二朵红梅,在舞台上鲜艳地开放着。而且她给广大观众带来的远不止歌剧艺术本身,还有江姐的闪闪红心。

今天的孙少兰,风采不减当年。她作为空政文工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依然活跃在部队和祖国各地的舞台上。除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她还担任了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经典合唱团的团长,多次在重要演出中担纲独唱、领唱。她还在社会上担任多项比赛评委及众多业余合唱团体声乐指导及指挥工作,用自己的能力为音乐事业的普及尽力,在德与艺两方面受到公众的普遍好评。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忆之声”经典名曲音乐会》上,孙少兰饱含激情演唱的《秋水依人》和《松花江上》,受到李岚清、吴仪、王汉斌、彭佩云等老领导的称赞。陪同观看的北京市老领导王大明给予点评:“听了孙少兰的歌,大家十分兴奋,称赞有加,有几位老同志更是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之前,我虽然没到过常山,但对它十分向往。”孙少兰用清越的嗓音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的浙西小城常山:“你们那可好啦!是全国深呼吸生态小城,是全国闻名的胡柚之乡……你们还在打造‘常山国际慢城’和全国知名的合唱之城,听说已拥有100多个群众自发组织的合唱团,这可是大好事呀!”

“美丽常山,我们来啦!我要为柚乡人民献上赞歌,送上祝福!”孙少兰包含深情地说。在7月1日的晚会上,她将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王立民联袂表演男女声对唱《松花江上》,献上女高音独唱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等。

红梅几度红,依然向春风。在此,祝愿孙少兰的歌声更加美妙、动听,祝愿她的艺术生命永远蓬勃、年轻!

江姐扮演者孙少兰简历(江姐来我们常山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