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许多脑卒中病人出院后身体机能尚未恢复,更谈不上生活自理,有些恢复心切的病人会自己盲目锻炼,认为这就是康复锻炼。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指出,中国脑卒中患者致残率极高,这与社会、病人对康复治疗的错误认识有关,如果卒中早期就开始康复干预,且坚持长期、科学地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中年病人甚至可以回归工作岗位。

卒中康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卒中康复普通锻炼)(1)

指导专家:燕铁斌,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对神经科和骨科疾患的康复具有较深造诣。

我国卒中致残率高达80%

贯彻三级康复体系可有效提高病人康复水平

卒中以“五高”著名,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特别是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据了解,我国现存脑卒中病人700多万,相当于中国香港2010年初的总人口数。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四个国家相比,四国的致残率在32%~39.5%之间,而中国竟高达80%。

燕铁斌指出,在高致残率的背景下,我国许多病人及其家庭对“康复治疗”的错误理解也导致卒中病人无法得到最有效的康复治疗,给家庭、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达400多亿元。

所幸的是,随着人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不断加深,许多省市的医保逐步开放卒中康复治疗,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患者越来越多。

燕铁斌提醒,康复治疗不能仅仅停留在早期的住院治疗,而要贯彻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一级康复是发病早期的住院治疗,多在大医院进行,即使正在接受神经科治疗的病人也可以同时进行康复干预,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出院,病人要在县、区的二级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继续巩固治疗;病人各种机能得到明显改善后,病人不能在家盲目锻炼,而要在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做三级康复。

卒中康复≠普通锻炼

巧用高科技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康复是一个理念,许多病人往往误解了‘动起来’的真正含义”,燕铁斌指出,动起来包括主动和被动,即使病人无法起身活动,家人、护士和机器都能帮助病人做一些预防性康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这些预防性康复越早做越有利,“发病后能否及早介入康复,是功能恢复的基础。”燕铁斌提醒道。据了解,发病后前3个月内人体的恢复功能最快,3个月后开始减慢,6个月后进一步减慢,一年后仍有缓慢恢复,发病后2年,经过强化康复训练,运动功能仍有改善。

康复治疗要有成效,必须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科学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治疗,包括体位治疗、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手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言语训练等等。燕铁斌提醒,康复治疗必须持久以恒,单靠医院几周的训练是不够的,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家配备合适的治疗仪,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那么,哪些康复治疗仪对卒中患者最合适呢?燕铁斌说,部分康复治疗仪是专门针对社区和家庭使用的,比较适合卒中病人在家使用,目前电刺激仪器比较通用,价格在5千左右。

据了解,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辅助病人活动,纠正异常的姿势和动作。引导正确的行走姿势、手部动作,患者训练会更安全,康复疗效更明显,护理的人力成本也会相对减少,这对于长期康复的病人来说比较实用。燕铁斌曾经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一开始需要拐杖才能步行,佩戴功能性电刺激仪器,治疗2周后可独立行走。

燕铁斌提醒,WHO数据显示,中风康复治疗后1年,60%可以达到自理,工作年龄的患者30%在病后第一年可以工作,所以卒中患者要重视科学的康复治疗,持之以恒,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通讯员:王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