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今天有一位鱼友问到了养鱼老道,为什么自己饲养的蝴蝶锦鲤总是背鳍不展,是不是已经患病了呢?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很简单,但是对于很多新鱼友来说,确实难以分辨出来自己的观赏鱼是否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上,特别是对于一些长尾的观赏鱼。

因为养鱼老道经常说,我们观察观赏鱼的时候,最佳的状态一定是全鳍舒展,我们比如说普通的锦鲤或者短尾燕鱼之类的观赏鱼。

观赏鱼互动训练技巧(如何通过长尾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1)

不过像龙凤锦鲤、蝴蝶锦鲤、长尾燕鱼、菊花帆红箭、半月斗鱼,还有很多的大尾巴孔雀鱼、金鱼等品种,它们的背鳍都不会过于舒展,或者说大部分时间背鳍都是耷拉着的。

其实这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几个方面来综合观察观赏鱼的状态

一、认为改良之后的长尾品种观赏鱼,它们不来也不应该舒展背鳍

任何一种观赏鱼的鱼鳍长短,都是人家老祖宗的基因给铁定的,这种鱼鳍的长度和宽度,它就适合这种观赏鱼以及它所生活的水域,否则它们也不会进化成那个样子了。

生活在原生态的观赏鱼,它们大多数都是鱼鳍较短、游速很快,在游动时背鳍微缩,静止时背鳍才会完全打开,这就是观赏鱼本身应该具有的最佳状态。

而我们人工改良过的上述观赏鱼,最终的改良目的也不是从观赏鱼的生活角度去考虑,而是要符合我们自己的审美观念,比如说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什么一颗心鹦鹉鱼、长尾巴的红龙鱼、鱼鳍残缺的七彩,它们竟然也能够成为了新品种,这都是些什么审美观念?

观赏鱼互动训练技巧(如何通过长尾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2)

所以说,对于文章开头所述的这些长尾观赏鱼,它们由于背鳍被人为改良了,已经和自身的比例有所违背,所以它们在游动时,特别是遇到了鱼缸里水流比较大的时候,它们的背鳍是无法抗击水流的,因此就立不起来了。

二、尾巴的长度和观赏鱼的状态,也会影响背鳍张开

但是这其中也会有一定的例外情况,并不是说所有的长尾观赏鱼,它们的背鳍都立不起来,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

第一个兴奋点,其实是源于观赏鱼的心理恐惧

比如说对于一些刚入鱼缸的观赏鱼,由于过度的害怕心理,它们有的就会出现应激反应,继而鱼鳍大张,神经高度警惕的注意着鱼主人的一举一动。

我们比如说燕鱼、七彩之类的,刚入鱼缸的状态都会很好,除非是旅途过于颠簸或者有病,只有在鱼缸里待上一两天之后,它们才有可能出现缩鳍或者不适应的情况,这个现象就是由于绝对的恐惧所造成的

观赏鱼互动训练技巧(如何通过长尾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3)

包括了我们给与观赏鱼突然间的惊吓,突然间打开鱼缸灯,突然间有较大的声响等等,都会导致观赏鱼全鳍舒展,背鳍高耸。

这个就好像我们自己突然受到了惊吓,感觉自己头发梢都竖起来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所以说,很多的观赏鱼,在入缸的第一天,状态都会比较好。

第二个兴奋点就是观赏鱼抢食的时候

观赏鱼在适应了环境之后,或者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突然间发现了鱼食,这个感觉当然是兴奋的,所以它们就会鱼鳍大张,能张多大张多大,而且会体色更为艳丽,包括了鳞片的亮度都会有所改变,在这个期间,对于这些长尾的观赏鱼来说,背鳍在游动时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三个兴奋点就是占地盘和打斗

特别是两条观赏鱼棋逢敌手谁也不怕谁的时候,它们都会有这样的极端夸示行为,那就是保持最为亮丽的体色和最佳的鱼鳍舒展度。

观赏鱼互动训练技巧(如何通过长尾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4)

说的直白点就是示威罢了,有的鱼儿会互相撕咬,有的鱼儿会互相甩动尾鳍,把自己的背鳍高高耸起,这个时候观赏鱼的背鳍也是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第四点就是观赏鱼的发情期和护幼期

再就是观赏鱼处于发情期或者护幼期。

这个时期的观赏鱼更为凶猛,无论是追逐雌鱼还是雄鱼间的打斗,以及很多的慈鲷科观赏鱼看护它们的幼崽,这个时候它们的状态一定是最佳的。

三、长尾的观赏鱼,大多数是我们看起来比较懒洋洋

除了上述的这些兴奋点之外,我们饲养的很多长尾的观赏鱼品种,它们大部分时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懒洋洋的。

观赏鱼互动训练技巧(如何通过长尾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5)

特别是长尾燕、龙凤锦鲤、泰国斗鱼之类的,有时候可能其他部位的鱼鳍也不舒展,甚至于趴在鱼缸某处比较懒得动弹,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我们要观察它们的整体状态和各个兴奋点时期,所能够表现出来的状态,通过一定的对比,来判断我们观赏鱼的所有情绪。

四、饲养长尾的观赏鱼,水质要高清,水流不要太大

因为这些长尾观赏鱼的尾巴或者背鳍比较大,所以它们在游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大,我们饲养它们时,鱼缸的水流就不能够太大,那样它们会很吃力。

但是鱼缸的水质我们还必须保持,因为像蝴蝶锦鲤、龙凤锦鲤之类的,很容易出现尾鳍红血丝的现象,继而尾巴开始发生溃烂,所以饲养此类观赏鱼,水质应该是一清见底比较好。

而长尾燕鱼的鱼鳍更长,如果我们鱼缸的水位不高,它们的腹鳍就很容易拖到缸底,时间长了也容易发生鱼鳍溃烂的现象。

观赏鱼互动训练技巧(如何通过长尾观赏鱼的几个兴奋点)(6)

总而言之,饲养这些观赏鱼,养功很重要,能够使它们始终达到最佳状态,并且所有的鱼鳍相对完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外,长尾观赏鱼大多数都不适合混养,特别不适合和短尾的同类或者其他带有攻击性的观赏鱼混养,它们的尾巴也好,背鳍也罢,很容易受到其他观赏鱼的攻击,在很多观赏鱼眼里,鱼鳍不是用来欣赏的,鱼鳍也是肉啊,吃一口算一口

因此在混养缸里,长尾观赏鱼就会成为其他观赏鱼最爱攻击的目标,它们就会很受伤,在摄食能力上也因为游速的原因而大打折扣,体质就会更差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