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8月30日讯 2021年8月,经浙江省政府同意,龙游县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自从2018年龙游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全省26个经济加快发展地区中的首个创建单位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围绕“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龙游特色、地区示范、全省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时至今日,成功创建,龙游县政府对成功创建的工作过程和经验作了以下简要总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国小康网8月30日讯 2021年8月,经浙江省政府同意,龙游县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自从2018年龙游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全省26个经济加快发展地区中的首个创建单位。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围绕“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龙游特色、地区示范、全省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时至今日,成功创建,龙游县政府对成功创建的工作过程和经验作了以下简要总结。
一、创建基础
龙游县于2017年通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点县验收,与示范区的创建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方面,县博物馆新馆尚在施工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新场馆还未启动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大部分为三级站;城区文化阵地严重不足,农村文化礼堂覆盖面不到50%等。龙游县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在摘掉重点县的帽子后,立即争创示范区,旨在以创建为契机,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了一条加快发展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路径。
二、制度设计
一是创新“建”的思路,破解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困境。二是创新“管”的措施,破解人员短缺、服务不力的难题。三是创新“用”的路径,破解场地闲置、效能不高的问题。
三、创建目标全面完成
(一)规划指标全面达标。截至2020年9月底,龙游县创建工作37个规划主要指标已全部完成,达标率为100%。主要表现在:
一是县级馆“破茧新生”。2020年3月,龙游县公共文化综合体项目在城东新区中央廊道奠基开建,项目总投资近14亿元,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含县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徽戏馆、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等新馆项目,为龙游公共文化开启了更全面、更敞亮的未来。2020年5月,位于鸡鸣山上、灵山江畔的龙游县博物馆正式开馆,面积近1.8万平方米,全面展示了龙游的“万年文明”,成为龙游人的最佳“城市会客厅”。
二是文化站“脱胎换骨”。有效实施文化站三年提升计划,全县15个乡镇(街道),已建成省定一级站及以上标准的综合文化站12个,还有3个文化站正按省定一级站标准进行扩建,至2021年全县综合文化站均能达到省定一级站及以上标准。期间,溪口镇入选省历史文化名镇,模环乡被评为省级文化强镇,詹家镇获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三是村级文化设施全面开花。近2年来,龙游建成城市书房“南孔书屋”5个、图书分馆8个、文化分馆15个、社区市民文化驿站10个、“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示范点20个、乡村文艺“三团三社”基层服务站15个。目前,全县已建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3个,农村文化礼堂198个,村文化服务中心64个,农家书屋覆盖100%,特色农家书屋26个、文化广场35个、固定电影放映点42个,均达到创建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通过两年示范区创建,龙游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
一是免费开放有保障。开展龙游县文化场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推动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文化阵地服务时间不断延长,“三馆”节假日均不休,文化馆、南孔书屋夜间灯火通明,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60个小时以上,经常延时到深夜,村级文化礼堂错时开放集聚人气。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从“有什么就提供什么”向“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变,发展形成“曲艺戏舞影书画”等多元化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开展“百师千场”培训、“百团千场”活动走进千家万户。
二是“数字化”促便民。乡镇(街道)以上文化场馆实现wifi全覆盖;县博物馆配置智能交互设备,全面建设智慧化场馆,提升群众参观体验;县图书馆、南孔书屋、乡镇图书分馆等全部实现智能化通接通还,配置有声图书和电子书站点11个,建成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2个,年新增图书5万册,读者办证量、进馆人次增长2.5倍,推出了“点读平台”服务,读者直接从新华书店免费借书,真正打通图书馆借阅的最后一公里;在省级创新奖、基层治理智慧平台——“龙游通”上开设“公共文化服务”模块,图书借阅、场馆开放、活动点单,数据均能实时共享;“文旅龙游”“龙游图书馆”等微信公众号,使线上服务更加广泛。
三是文化活动更惠民。据统计,2019年共开展送文化下乡7400场次,其中送展览、送文艺、送图书3000余场、送电影3200余场;送科技(农村电商、种植养殖技术等)350余场、送健康(体检、诊疗等)200余场,共惠及群众50多万人次。各地群众文化活动越办越红火,全县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龙游县“魅力青年”大赛、“村歌村舞大赛”“舞龙舞狮大赛”“村村办村晚”“精品节目创作大赛”“书香龙游全民阅读”“谷雨诗会”等全县性活动连续多年举办,成为群众活动品牌以及城市美誉度品牌。积极打造“一乡一节会,一村一品牌”的文化活动,如“沐尘畲乡三月三”“天池荷花文旅节”“大公清明祭祖”“溪口状元文化节”“青塘坞板凳龙灯会”“大街乡村晚”“溪底杜村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2019年带动乡村旅游1700万人次。
(三)制度研究成果丰富。制度设计研究是推动示范区创建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方法,是示范区创建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龙游县高度重视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在县创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全县公共文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人员为成员的课题组,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学术指导。两年来,课题组深入研究龙游公共文化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大胆改革,总结梳理,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龙游特色、地区示范、可推广复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1 2 X”系列成果:即1个《加快发展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和实现方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个正式发布的地方标准和若干由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政策文件,并编撰了《浙江龙游:文化惠民 幸福花开》一书。
四、特色亮点不断涌现
(一)社会化发展激发文化活力。文化馆、图书馆推行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吸纳了社区主体、社会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发展中,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管理和监督的群众参与性。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方式,开创文化站“一站一公司”“一站五员”模式,从探索到完善措施,已成功运作4年,形成并出台了《龙游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作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南孔书屋、“百师千场”培训以及各类活动也采用服务采购方式,并通过社会化运作采购创编了大型徽戏《南宋廉相余端礼》《忠孝状元刘章》,通过公开招标开展送戏下乡,深受群众欢迎。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推行“一站一公司”“一站五员”市场化机制,每个乡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签约1家有资质、有实力的文化公司,按需购买综合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免费开放、专业培训、节目编创、活动策划等服务项目,并负责组建村文化队伍,培训村文化力量,指导村公益文化活动编导,采购经费在10-30万元间。“社会化”催生和培育了县域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本土文化公司由7家扩展到20余家,一批文化公司从小微企业向“规上”发展,服务业务向周边县市拓展,提高了龙游文化的知名度。
(三)三团三社建设激发群众热情。通过建立一个服务基地、制定一个管理办法、形成一个队伍序列等载体,形成龙游县乡村文艺“三团三社”建制,研制出台了《龙游县乡村文艺“三团三社”建设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每个乡镇打造一支特色品牌队伍,实施“总分团制”,其分团覆盖面达30%村以上。每支队伍有花名册、有固定活动日、固定活动场地、固定活动方式。目前,龙游现有“三团三社”648支,培育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1.8万人,年均开展文化志愿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多万人次。如,每年开展“暑期来吧”文化志愿服务500场次左右,服务少年儿童五六万人次,曾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四)文旅融合发展彰显新动能。文艺精品节目、非遗项目在文旅融合中发挥更多效能,如在龙游石窟举办音乐盛典,在红木小镇景区开展“国学传承文化节”“万姓宗祠祭祖大典”等活动,助力其成为文旅新IP。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城乡文旅驿站工程,在县级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叠加旅游功能,将县级馆、城市书房、市民驿站打造成城市会客厅,将乡镇综合文化站打造成乡村会客厅,2020年建成文旅驿站14个,充分彰显文旅融合新动能。
五、示范效应逐渐彰显
(一)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2019年3月和6月,龙游县引入社会力量提升综合文化站效能的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侧改革交流现场会和全国公共文化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表示,龙游县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运营方面建立的“一站一公司一站五员”机制,属于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做法,解决了文化站人员短缺、活动单一和吸引力不足等难题,对未来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升方面很有启发、值得借鉴。2019年3月25日,副省长成岳冲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第311期《以社会力量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龙游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探索》上批示:龙游的做法有新意,可印发各县(市、区)学习借鉴。
(二)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示范区创建以来,龙游创建成果和创建经验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导20多次。《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浙江文化和旅游》《文旅中国》《竞跑者》《体坛报》等多次在重要版面刊发龙游创建经验。例如,《浙江日报》2020年10月30日以《龙游:文化惠民 幸福花开》全面报导了龙游县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创建成果;《中国文化报》2019年7月3日以《浙江龙游:“三团三社”提振乡村精气神》对龙游通过“三团三社”建设提振乡村精气神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龙游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完善,探索形成了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国文化报》7月23日头版头条报道《浙江龙游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精神家园遍开幸福花》,认为龙游“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为乡村经济振兴增添了精气神,为乡风文明建设播撒了幸福花。”
六、创建经验巩固完善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保障。2019年公共文化支出较2018年增长72.81%,公共文化支出占比3.49%。近两年来,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经费3.76亿元,其中县财政每年安排示范区创建专项经费340万,每年用于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经费达1500万元(县级三馆658万元,乡镇文化站300万元,村级544万元);乡镇(街道)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资金累计4600万元。同时,挖掘利用龙游商帮、龙游乡贤等资源优势,鼓励引导社会资源为乡村文化繁荣振兴献计出力,吸纳社会各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3000万元。
(二)规范过程管理,完善创建机制。制定《龙游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方案》,成立由县长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与机关部门、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了部门分工。召开全县创建工作动员会,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每年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创建落到实处。加大了文化工作考核力度,文化项目连续三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县督查考评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贯彻落实创建规划及完成目标责任制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项督查,印发了《督查通报》;县领导多次在《督查通报》上作出批示。建立人大监督机制,县人大、政协在主任(主席)会议上专题研究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了创建合力。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研制出台《加快推进文化龙游建设实施意见》,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龙游文化软实力,确保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提高,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切实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继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完善和优化网络设施。确保完成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城东文化新地标。完成新建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布展开放,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推进城乡文旅会客厅建设,实现15个乡镇(街道)文旅驿站全覆盖。
(三)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数字化和制度化建设。在实现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全覆盖基础上,加大社会化运作水平,保障村(社区)文化阵地长效开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四)借助人才新政优势,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文化队伍;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运作范围,吸引社会优秀文化人才、公司、资金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加大对文艺创作人才创作成果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鼓励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五)加快现有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继续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在已经出台的10多个制度性文件的基础上,做好文件制定工作,切实把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龙游“十四五”时期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政策举措。组织专家力量,针对示范区后续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研究,制订未来三年制度设计研究方案。
(作者:汪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