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千百年来光怪陆离的梦)(1)

风姿花传。这是能剧(日本的一种戏剧)中的讲法,意思是说:风是无形的,你怎么见到它呢?是通过有形之花的姿态。

梦境,就是帮助人认识到内心之风动的“花朵”。

然而,大多数人常常辜负梦境“这朵花”在生命中的行踪,醒过来的时候,他们会说:“我没有做梦。”

事实是:你很有可能只是忘记了你做过梦这回事;或者你时常知道自己做过梦,但梦见了什么?啊呀,竟然瞬间灰飞烟灭。

为什么梦在清醒时就化为乌有?

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关心梦,这也是梦容易被遗忘的原因。而记忆系统似乎对梦的保存也很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会有许多梦突出重围,被记忆下来了。

但无论有没有被记住,梦对于人的自我认知以及理解世界,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易散的“风之花”

为什么有的梦记得住,有的梦随着清醒意识的到来,就消失了?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办公室副主任陈正昕说:“一般来说,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醒来,我们会更容易记住梦境;如果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来,梦常常就记不住了。”

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千百年来光怪陆离的梦)(2)

人的完整睡眠周期包含五个阶段:昏昏欲睡的入睡期,浅睡期,进入到熟睡期和深睡期后,人陷入沉睡,不易被叫醒。

以上四个阶段要经过约60至90分钟,眼球也不会出现快速跳动现象,属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这个阶段基本上不会做梦。

但是进入到第五阶段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这时人进入了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此刻他们的眼球正快速跳动,通常也正沉浸在斑斓的梦境中。只要经历了REM,就会做梦。

REM和NREM这两种模式会交替进行,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时长大约90至110分钟。人们每夜通常有四、五个睡眠周期。

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千百年来光怪陆离的梦)(3)

现代神经生物学家利用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研究发现了梦的生物机制:在REM期,大脑的脑电以及代谢活动,与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情况非常类似,这明显不同于NREM期。

动物实验证实,梦境发生的REM期里,人的大脑中会产生PGO波,也就是说,脑干中部的脑桥内侧神经元强烈的同步簇发放电。科学家认为,这一电活动经外侧膝状体到达枕叶皮层,可以触发梦境形成。

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千百年来光怪陆离的梦)(4)

如果说内心的“风”有非常隐秘的走向,在梦境中常常有迹可循:

借助高密度脑电图像分析,科学家发现在人清醒时以及睡眠中的NREM期,大脑内的信息主要是从左半球向右半球流动,说明以逻辑活动为特征的左半球此时控制右半球;

而REM睡眠期信息的流动为双向性——在梦境中,以创造性活动为特征的右半球此时得以解脱。

还有实验研究发现:REM睡眠之后,受试者的词语能力提高40%。正常睡眠之后受试者的数学解题能力增加一倍。

意识状态下的大脑,某些工作能力并非处于最佳状态,原因可能与右半球受到抑制有关。这也许是有些人在睡梦中得到灵感和顿悟,或做梦之后创造性思维得到升华的神经生物学解释。

梦是对欲望的满足

对于梦的理性认识,最早源于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梦不是与神的交流,它只不过是一种与睡眠相伴的普通心态,是个人分享在清醒时与别人交流的感觉而已。

亚里士多德又是这么说的:梦是睡眠者在睡着时候的心理活动……就像水中的图像,梦也可能受到同样的歪曲。

1900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它标志着人们开始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梦的现象。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的核心观点是:梦是一种对欲望的满足。

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千百年来光怪陆离的梦)(5)

比如一种舒适梦。这类梦境取代了真正的行动或者其他的生活中的东西。

最明显的是孩子的梦。

虽然弗洛伊德讲“孩子的梦常常是简单的欲望满足,与成人的梦相比,显得没有那么有趣。”他觉得从研究角度,儿童心理学对于成人心理学的作用,就像科学家有必要通过低等动物的构造和发育来研究高等动物的那样。所以他做研究的时候,收集了许多小朋友的梦境。

但是当打开这些童梦的卷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非常可爱。

比如,弗洛伊德收集到的年龄最小的梦,是他小女儿19个月大的时候做的梦。当然,不是小朋友复述给爸爸听的,而是爸爸见证了梦境的进行——

有一天早上,这位小朋友呕吐了,因此当天大人都没有给她吃什么东西。晚上,爸爸就听到女儿在梦里饿得直喊:“安娜·弗洛伊德(小朋友自个儿的名字),草莓,野草莓,鸡蛋,面糊。”她提到自己的名字是为了表明,她占有那些东西,都是她想吃的食物。你看,梦话中出现了两种差不多的草莓,这很可能是她对家庭医生给出的饮食建议的反抗——因为不允许她吃太多的草莓,吃多了会不舒服。因此,小姑娘就在梦中发泄了她的不满。

我做梦也没想到啊

梦如其名,舒适梦让人获得现实中没有完成的满足——

这样的梦在弗洛伊德年轻时就经常出现。那时弗洛伊德习惯工作到深夜,因此早起对这位年轻医生来说,是件困难事。“我早上经常梦到自己已经起床在梳洗了,过一会我不得不意识到,我还没起床呢。”

弗洛伊德当时的一个年轻同事也做过这样满足自己慵懒而产生的可笑的梦,他住在离医院不远的地方,按照约定,女房东每天早上都要叫他起床。

有天早上,他睡得特别香甜,房东对着房间喊:“裴皮先生,起床吧!该去医院了。”于是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正躺在医院某个病房的床上,有个小黑板挂在他头上,上面写着“裴皮·H,医科学生,22岁”。

他在梦中说道:“如果我已经在医院了,那干吗还要去医院呢!”他便翻了个身,接着睡了。事后,他对这个梦的动机直言不讳,“无非是贪睡罢了。”

在一些健康的人那里,弗洛伊德很容易地收集了一些“欲望满足”的梦。

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一个太太做的梦:“我太太昨天梦到她来月经了。”弗洛伊德明白,一个年轻太太梦见她来月经了,其实是月经停了——她很快会知道自己怀孕了。

他认为,在做母亲的负荷来临前,这位女士大概还想再多享受一下她的自由日子。“这实在是一个很巧妙的方式,来预告她的第一次妊娠的来临。”

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做梦,这些梦均可以解释为欲望的满足,而且内容毫无掩饰、一看便知。这种舒适之梦,百年来无时不刻都在每个人的梦境中诞生——

我的同事们知道我在研究解梦话题,纷纷告诉我他们的梦境,希望心理咨询师分析背后的世界。

但是一位同事很开心地说自己留了一个梦,但不用劳烦医生解梦了,却又忍不住眉飞色舞地讲了一遍给我听——她梦见了此生最爱的两位爱豆。“我梦里旅行中途转机,碰到吴青峰。我刚买了他代言的耳机,就得意地炫耀,我跟你用同一款哎。他就问我,要不要换换,听听我耳机里的歌?我好奇啊,接过来一听,原地盛放烟花——他听的是李宇春的《无价之姐》。”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问:“鹅梦见什么?”回答是:“玉米(鹅最喜欢的食物)。”

弗洛伊德认为,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整套理论,也蕴含在这两句谚语中。

在全世界通行的口语表达中,梦确实就是美妙的“欲望满足者”。你想,当一个人发现他的心愿变成事实时,他不是会发出这样的惊呼吗——“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啊!”

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千百年来光怪陆离的梦)(6)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