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果只是说知名度,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在数万首唐诗中是当之无愧的NO.1。因此诗浅显明了,小儿学诗必自此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这首诗你一定要反复读给孩子听(这首诗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背诵)(1)

《春晓》诗传诵不衰,作者孟浩然(689~740)却命运多舛,一辈子没有捞到一官半职,只是个布衣。史传孟浩然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诗触怒了唐玄宗被放归,从此绝意仕途, 归隐田园怏怏而死。

《全唐诗》共收录了孟浩然二百多首诗歌, 其中有酒的诗占了大量篇幅。“独饮”、“对饮”甚或“剧饮”的字眼随处可见,与友重逢、送别要喝酒, 一人独处更要靠酒精来麻醉自己、排遣寂寞。

“对酒不能罢”、“酌酒聊相劝”、“开尊共解酲”、“同醉菊花杯” 、“酒酣白日暮”、“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孟浩然长期无节制的饮酒, 终于疽发背卒。

诗人得背疽, 和饮酒有关系。疽生背上必难安卧,无法入睡只好拼命喝酒。如此循环不已,身体健康肯定会出状况了。

苏东坡尝题渊明诗后云:“靖节虽脱节躬耕,其意固未能平也。 襄阳之平生一片心,其亦有未平乎?”,苏轼此言,可谓切中肯綮。只有带着体味“未平之心”去读《春晓》, 才能读懂孟浩然。

这首诗你一定要反复读给孩子听(这首诗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背诵)(2)

“春眠不觉晓”的“春”,是晚春、暮春,而不是“绿柳才黄半米匀”的新春。从宿醉中醒来的孟浩然,悲哀地发觉青春懵懂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成为过往,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生命苦短、韶华易逝,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鸟鸣本为悦耳之声,处处、是说随处可见,多而纷杂的意思。不说“鸣”而说“啼”,内中大有深意。飞红柳絮,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啾啁呢喃聒噪之声,令人意乱心烦。人生苦短,非静无以学,在浮躁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不会会迷失自我。鸟鸣任它鸣,鸟啼任它啼,做自己。

人有一得、必有一失,得失心重,则无所得。“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夜来风雨声,该来的就让它来好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这是一种智慧,境界。

“花落知多少”。花落花开、云卷云舒是无法抗拒的自然,开得再娇艳的花,迟早一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不遭人妒是庸材,只有经过砥砺的人生,才是完美无憾的。只要你努力过,奋斗了,至于收获多少何必在意呢?喧嚣过去,一切都将归于平静。

这首诗你一定要反复读给孩子听(这首诗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背诵)(3)

不同年龄段的人读孟浩然《春晓》,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春晓》诗会在禅林中得以传播的道理所在。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再读《春晓》,令人潸然涕下。捫心自问——花落知多少?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