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后来说,十三年前的《海底总动员》是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记得那时候还在念大学,当时国内的版权意识也没现在那么强(始终觉得对于文字,现在国内在音乐和电影方面的版权保护工作已经做得相对很好了),我和好朋友是在北大图书馆南配殿的投影屏幕上看的影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满童真的幽默感,以及一个精彩故事背后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比令人击节赞叹。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由衷的了解,皮克斯的动画片,到底好在哪里。

那时候的自己,明明是最好的年纪,却经常纠结于一些现在看来细枝末节到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大概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于是,看到健忘的蓝色小鱼多莉,仿佛找到了救星和榜样,暗暗觉得,嗯,要跟这条小鱼一样,活得简单、粗线条一点才好呢。于是看完电影,买了一串多莉鱼的手机链挂在手机上,依稀记得还有装纽扣电池的信号指示灯,放在床边,短信进进出出之间,一闪一闪。

十三年后,当年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好朋友已经失去联系;多莉鱼手机链一闪一闪接收的短信的作者,曾经一度看得很重的人,也终究是无缘;可我心里一直有这条蓝色小鱼,它不时会提醒我,对于像我这样容易耽于某些不必要细碎情感的人而言,有时候,健忘一点,勇敢一点,是好事。

所以你就知道当我看到海底总动员2以多莉为主角时,心情该有多激动,结果一激动,就买了国语配音版。不过误打误撞也有好处,比起看英语版一部分精力会分散在看字幕上,看国语版,就能集中精力关注画面和情节,也更容易入戏。所以结果就是,在这部风评一般的续集中,我又哭了。特别是看到多莉和父母重逢,无数条贝壳之路呈发散状,而中心则是那个让每个人魂萦梦牵的“家”时。

愿你依旧少年上半句是什么 愿你依然是那条(1)

很多人都说第二部远不如第一部精彩,从某种角度而言的确如此。尤其是剧情走向来看,第一部在马林和尼莫分开后走的是双线并行路线,老爸在大洋里冒险、突破自我,儿子在鱼缸里也在尝试不可能之事,而且有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是,当尼莫听到老爸的英勇行为(当然也有以讹传讹的部分)时,才下定决心再次尝试之前失败的扔小石子任务的。相比之下,第二部的剧情线显得单一,多莉的父母是作为一个不变的“家”的意象悬在远方的,而马林父子和多莉分开之后,也没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只有儿子尼莫对老爸的一番鸡汤味十足的谆谆教诲……

愿你依旧少年上半句是什么 愿你依然是那条(2)

我只是觉得,这部不被好评的电影续集、和不愿给与好评的观影者的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某种映照。2016年,已经不是13年前的2003年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和事,都更加聪明,知道怎样的东西会受到欢迎、也知道怎样方便快速制造出这种东西,而受众呢?见得世面也广了,提防心也强了,所以渐渐的也不那么喜欢一看就是冲着自己口味来的东西了。于皮克斯而言,是很少能见到如当年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了(看完2回家重新看了一遍1,被马林和多莉大战鮟鱇鱼那一段笑疯,1里面到处都有类似英式幽默的那种东西,这些在2里面都看不到了),从《Finding Nemo》到《Wall·E》到《UP》,这三部我最喜欢的皮克斯电影中的某种神来之笔和某些文艺情绪,的确是再也见不到了;而于我们而言,也的确是更难给与一部电影(尤其是来自金牌制作班底的续集)由衷的好评了。

好在,多莉还在,依然健忘,依然勇往直前。而我也渐渐知道,什么是可以舍弃的,什么又是不可以舍弃的。

这样已经很好很好了,不是吗?

(图片来源于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