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入得茶餐厅。
只听得邻桌扬声点单:“沙爹牛面转出前一丁,方包走油飞边,火腿炒双蛋,反蛋,茶走!”
哇,这是黑社会接头吗?初见如此场面,难免会紧张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如果你也是一枚新手,那么不要怕,我们特别请来香港朋友Buda教大家地道茶餐厅黑话,现学几招,还得来及!
同时,也请收好这份茶餐厅用(zhuang)餐(bi)指南和最后的黑话词典,关键时刻,依此落单!
香港人气最旺的茶餐厅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才不管你是一秒几百万上下的金融大佬还是格子间的小白领,在饭点都得排排站等位子,店家一概不接受预约,也不能拿号。
排队的时候绝对不能发呆放空,因为店内随时空出的位置数目不定,所以有时能够“插个队”先吃上。如果你前头是三五成群的小团体,而你是两个人,那么就要在服务员叫出“两位”时及时举手示意,然后你就能一路享受着艳羡的目光,抬头挺胸穿过排队人群顺利进店。
就算得了一席之地,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随时要做好“搭台”,也就是拼桌的准备。这时候的伙计几乎个个都是最佳的空间设计师,他们根据高矮胖瘦和人数作出最合理的安排,平时能坐四人的“卡位”可以塞进五个瘦子。别指望能舒舒坦坦地吃完这一顿,蜷着手脚是常态,能有餐桌一角搁个餐盘也算幸运。
待服务生把你安插到位,最大的考验,便是读菜单了。
早餐
茶餐厅的菜单因时而变,所以千万不要没有眼力见儿地在不对的时间点不对的餐。最常见的早餐就是三明治、面包、鸡蛋、意粉之类。吐司(Toast)被音译为“多士”,浸泡了蛋液、牛奶煎炸而成的法式吐司叫“西多士”,又简称为“西多”。酱料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果酱吐司谓之“占多”,加了炼奶黄油的则是“奶油多”,而有黄油和果酱的则是“油占多”。
早餐里比较丰盛的是“三文治”,其实就是三明治(Sandwich)的一种音译。因为馅料丰富,所以三文治的名称也十足百变。鸡蛋三明治叫“蛋治”,午餐肉鸡蛋馅的是“餐蛋治”,把午餐肉换成火腿自然就是“腿蛋治”。如果想挑战茶餐厅高阶点餐法,可以用“隐藏选项”来碾压一切。想要将外层面包烤到暖热香脆,可以说“烘底”;“飞”和“走”都代表着“不要”的意思,所以“飞边”就是把面包干硬的外皮去掉,而“走油”则是不加黄油。
和“飞边走油”类似,另一个侠气十足的暗号是“飞沙走奶”,多用于咖啡,也就是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港人也称之为“斋啡”。奶茶也可以要求不加糖的“走甜”,但更高级的吃法是要一杯“茶走”,就是以炼奶代替砂糖和淡奶,口味更醇厚,还不像砂糖那样会使喉咙起痰。后来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啡走”、“鸯走”。
此外,柠檬家族也占了茶餐厅饮料单的半壁江山。“柠乐”是柠檬可乐,“柠茶”是柠檬红茶,“柠七”自然配的是七喜,“柠水”当然就是简简单单的柠檬水。好立克译作“呵沥”,而阿华田则简称“华田”,也可以参照上面“茶走”的方式叫一杯“华田走”。“鸳鸯”是奶茶加咖啡,“黑白鸳鸯”则是用好立克拼阿华田,一般给不能喝咖啡的小朋友享用。
鸡蛋当然也是早餐菜单上的常客。“太阳蛋”、“炒蛋”是通用术语,但“反蛋”大概很少听见,其实就是“反”过来两面煎的荷包蛋。不愿意吃生蛋黄的,则可要求“熟春”。另有一种“奄列”,其实就是西式蛋卷 Omelette 的音译,将鸡蛋和面粉摊成饼,卷上满满的芝士和火腿,便是餐桌上金光四射的主角。
旧时,茶餐厅里还流行吃“滚水蛋”,即是将生鸡蛋打入一杯开水里,再用砂糖搅拌;如果是用炼乳搅拌,就叫做“奶水蛋”。伙计向厨房下单时,会大叫:“一个和尚跳海呀!”但因为担心生鸡蛋的病菌,后来点的人也渐少了,此一奇景不复得见。
午餐
茶餐厅里最经典的主食,无疑是“碟头饭”,其实就是一碟白饭加肉菜,再衬两根绿油油的时蔬。叉烧、豉油鸡、烧鸭、烧肉等烧味是最常见的主角,而烧鹅无疑是其中的贵族,身价也要高出不少。此外,各种小菜如咖喱牛腩,梅菜扣肉,豉汁排骨等等,都可以拼成碟头饭,在工作间隙解决一餐最是便捷。
不过,叫碟头饭也是有隐藏选项的。港人一向节俭,若是食量小的,会主动要求“扣底”,即减少米饭分量。若是菜和饭都要减少,就是“双扣”。不过,减量不减价。另外,想要加点酱油或味汁拌白饭的,可以叫“加色”。把白饭换成奢侈一点的蛋炒饭,谓之“炒底”,自然是要加钱的。
“加色”同样可以应用于粉面类的主食,即往汤里多加一勺卤汁。另外,汤粉、汤面中时常会加葱花,若有忌口,简单叮嘱一句“走青”即可。主食中的米粉、面线也可以加三四元换成出前一丁方便面,称为“转出前一丁”,也有人简称“食丁”。
为了应付忙碌的上班族,也避免罹患选择恐惧症的顾客影响效率,茶餐厅在午市往往提供现成套餐选择。主食配饮料,省钱又便利。饮料也可以换成“例水”,也就是例汤。
晚餐 & 常餐
▲ 像《花样年华》这样端坐在茶餐厅里吃牛排,往往只在晚餐时分可以实现
和其它餐厅不同,晚餐往往是茶餐厅里最闲适的时光。上班族总算可以歇口气,不必狼吞虎咽,而邻里街坊懒怠煮饭的,也偶尔会来茶餐厅解决晚饭。午市常见的粥粉面饭一般照常供应,去掉主食再加个量,就可以华丽升级。各类烧味可以变为烧味拼盘,咖喱牛腩换个盛具便可以摇身变为咖喱牛腩煲,原本配饭的蔬菜,多烫几根就自成一道“白灼时蔬”。如此点几个小菜,再来一碗热腾腾的“细蓉”(云吞面),倒也是不失体面的一顿晚餐。
但真正的老饕,无论早中晚,进得门来,最常点的就是“常餐”。顾名思义,常餐从早到晚,常年供应,虽然各家餐厅偶有出入,但总不出那几样最能慰藉人心的Comfort Food。一是“牛油方包”(即白面包涂黄油),或是煎得喷香的多士;二是火腿煎蛋,或是两个金灿灿的太阳蛋;三是热腾腾的汤面或汤粉,配一点午餐肉、叉烧之类,虽是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卡路里盛宴,但疲惫的夜里来上一份,着实暖心暖胃。
以上种种读菜单的教程,可不是让你在茶餐厅里实践,而是应该在进门之前就做好功课的。
茶餐厅的常客,一般对该店的招牌菜式已了然于心,落座后略扫一眼菜单,便可招来服务生,气定神闲地报出要求。在茶餐厅点单可不能说“点菜”,别人会误以为你要点蔬菜。正确做法是向伙计举手示意,说一声“唔该,落单”,对方便可心领神会。干脆利落地报上选项后,以一句“係咁多”(就这么多)作结,再听伙计迅速确认一遍菜名,点单这一关才算顺利通过。
在高峰期的茶餐厅,翻台率就是生命。因此,当你吃饱喝足时,伙计来利落收拾碗盘,就是委婉的逐客令了。
此时千万要抑制住招手叫服务员买单的冲动,茶餐厅可没有侍者拿着POS机送到桌边为你刷卡的服务。服务生在下单后,一般会将单子放在桌上。“医饱肚”(吃饱)以后,自己乖乖拿着账单去收银台结账便是。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大多只收现金,且不收千元大钞,也不收零碎的一角两角。
若是人少还好,要是人多时,看到心情不太好的收银老伯,最好先将钱包准备妥当,付款时一气呵成,决不拖泥带水,拿好找零,立刻飘然离去,不要回头,让老板对你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好印象:“恩,后生仔孺子可教,欢迎常来。”
至此终于明了为什么TVB的剧总爱把人带去茶餐厅。这里俨然浓缩了一个日日匆忙的香港,也藏着那句“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没有说透的后半句:
食饭呢,最紧要的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