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地两位女教师在停电后打着手机看电脑的新闻被网民虐了个狗血喷头。于是有人集纳了很多以往的无脑新闻,比如植物人丈夫一听到奉命紧急外出工作的妻子的名字就面带微笑,哑巴因感激而说话,出生刚刚20多天的孩子会喊妈妈,等等,并痛心疾首地呼吁能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智商,别那么起劲地侮辱,云云。

其实,这种为了树典型不顾起码的逻辑和常识的现象可谓源远流长,见于正史的当属南北朝时期的范晔写的《列女传•乐羊子妻》最为典型,今天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样本解剖一下。

据《乐羊子妻》一文记载,后汉时,河南有个乐羊子,他的妻子没有留下籍贯和姓名,但是道德高尚。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了一块金子,就把它带回家交给妻子。结果妻子不但不高兴,反倒教育乐羊子说:“我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是污损自己的德行。”乐羊子很惭愧,就把金子拿出家扔了。

笔者看来,就这件事的处理方式而言,乐羊子的妻子有点“道德洁癖”了,照她的逻辑推演下去,别人看到后,也会捡起了,那么又一个有道德缺陷的人就产生了。

当然啦,乐羊子妻通过金子这件事告诫丈夫不贪小便宜而志向高远,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史书记载看,乐羊子妻的确见识超人。

与伍子胥有关的故事成语(国学成语番外篇)(1)

据记载,乐羊子曾经远寻师学,一年后回家,妻子跪问其故,乐羊子说:“就是出门久了有点想家了,没有什么别的原因”。结果,妻子没有小别胜新婚的喜悦,而是拿起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些布匹生自蚕茧,在机杼上织成。一条丝一条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一寸一寸积累起来,才成为丈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布,就会前功尽弃。丈夫你积累学问,应当每天学到以前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半途而废,这和斩断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区别?”乐羊子感念妻子的教诲,立刻出门重新完成了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家。

其间,乐羊子妻挑起了整个家庭重担,不仅悉心照料赡养婆婆,还经常资助丈夫(远馈羊子)。

看到这里,笔者在敬佩乐羊子妻的同时,又觉得莫名悲哀。乐羊子为了完成学业七年没有回家,甚至还要妻子资助,这种学业是否值得?而故事的后续发展也证明了笔者的疑问。

因为乐羊子七年不回家,家里陷入贫困。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只鸡跑到了乐羊子家,被乐羊子的妈妈偷偷杀掉,端上了桌。吃饭时,乐羊子妻一言不发,对着鸡肉直流泪,婆婆很奇怪,就问原因,乐羊子妻说:“我难过是因为家里太穷,桌上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非常惭愧,就把鸡肉丢弃不吃了。

更可悲的是,由于乐羊子不在家,家里没有男人看护,乐羊子妻被盗贼盯上了。一天盗贼潜入乐羊子家中,先拿刀挟持了乐羊子的老母亲做人质,威逼乐羊子妻就范。

女人闻讯,拿着刀跑了出来,看到盗贼挟持着婆婆威胁自己,于是仰天长叹,刎颈自杀身亡。盗贼一看出了人命,落荒而逃。

太守知道后,立刻命令缉拿盗贼,还赏赐了乐羊子妻丝绸布匹,为她举办葬礼,并赐予“贞义”的称号。

尽管死备哀荣,但是代价毕竟太大了。不知道她临死的那一刻,是否“悔教夫婿觅封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