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如影随行,
无声又无息,
出没在心底,
转眼吞没我在寂寞里,
……”
七情六欲是人类高级的表现,却又让人备受折磨,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人之思念,玄而又玄,无质又无形,涌上来时却能吞天噬地,无法可排解。
那么我们对于思念的表达呢,是否还是只会说句苍白的“我想你了!”
相思之苦不仅是我们今人的专利,古人也曾被它虐了千百遍,对于表达,他们有着比“我想你了”更加高级百倍的回答。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一颗极为璀璨的“文化明星”,华夏的诗词之美蜚声中外,那些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极为优质的精神营养。
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有这样一种很特别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人称之为“从对面落笔”,有的人称之为“反写法”、“对写法”,也有人称其为“主客移位”。说法虽然众多,但意思是一样的。
这所谓"从对面落笔",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把主人公对对方的思念或者是一些什么别的情感,通过同理心从对方处下笔,从而委婉含蓄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那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就是典型的“主客移位”写法,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某个冬至的夜晚,白居易旅居邯郸驿站,在古代这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个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他却在离家千里之外处“孤灯伴独影”,此情此景,原本是白居易独在他乡倍思亲,但他却想到此时家中的亲人们,应该也正在围炉团坐,念叨着他这个远行之人吧。
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在他乡过的是冬至,王维是在外面自己过的重阳节,这首诗的前两句被看成是游子思乡的千古佳句,因为其总能很容易的勾起异乡人心底最深处的情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备受追捧。
后两句不如前面两句流传的广,但却也是独具匠心之作。重阳节是很传统的一个节日,这天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的习俗,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王摩诘怕是想到了儿时与兄弟姐妹们的欢愉时光,如今家中兄弟再去登高插茱萸的时候,唯独少了他一人,想来家中的兄弟也会因此觉得遗憾万分吧。
还有杜甫所作的《月夜》,同样深谙此道。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子美一生未得高官厚禄,却片刻未敢忘忧国,常年在外奔波的他,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是他想念在鄜州避祸的妻儿时所作的诗句。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作品多是如诉如泣的诉说,很少出现那些“花哨”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首《月夜》则不同,开篇即是别出心裁的从妻儿处落笔。
空中明月的确是个排解忧思的好东西,不管身在何处,抬头所望都是同一轮圆月。杜甫想念妻儿时,料定千里之外的妻儿也必然正在想念着他,闺中爱妻独自望月盼夫归。
那年岁尚小的儿女,还不会懂得母亲为什么在忧心。“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联也是杜甫想象的情景,爱妻望月怀夫,情思渐深,竟不知雾满云鬓,玉臂湿寒。
这首诗通过想象妻子想念自己的样子,表达出杜甫对妻儿深深的怀念之情,比干巴巴的说想念要高级太多太多。
传统文化中有着极深厚的营养,类似这种“主客移位”写法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这样的表达,不仅显得档次更高些,而且更容易唤起别人的共鸣,表达的情感也能更加浓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