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作家三毛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人的一生或许会有很多梦想。小时候的梦想,像幻想一样无厘头,好像说说就能去做了一样。想当老师,以后给自己的学生们布置很多作业;想当警察,除暴安良;想当宇航员,遨游太空。

长大以后再想想当时的梦想,好像儿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梦想被抛到了脑后。在脑海中有了一种东西,叫做信仰。是与梦想不同的,信仰是延续在现在乃至以后不变的追求目标,哪怕不能够达成,在心里信仰就变成了执着努力的方向。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1)

信仰与梦想不同,梦想是相对于短时的,而信仰则是贯穿一生的。梦想是能够达成的实物,而信仰大多是一种思想精神或者虚无的东西。

也正因为信仰的特殊性,所以在追寻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会有很多人质疑,甚至被排挤、被嘲笑,但不要放弃,追寻信仰过程中的收获是给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的。

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一个下层群众是如何追寻自己的信仰的。

01

胡佐衡是一个37岁的下岗男青年,他和母亲都靠着书报亭的收入度日。偶然的一天,胡佐衡捡到了一把小提琴,他将小提琴挂在书报摊好几天,都没有人来认领。随后,他去乐器店,想要把小提琴卖给这家乐器店,店员说他们店“只卖不买”,这把琴就这样留在了胡佐衡手里。

他和这把小提琴冥冥之中的牵绊,就此产生。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2)

在距离书报摊不远处的少年宫,每天都有从小提琴班放学出来的小孩子。而胡佐衡也萌生了想要去学习小提琴的想法。他终于鼓足了勇气去少年宫报名,负责报名登记的人破格让胡佐衡加入班级上课。

一个打扮邋遢,快40岁的男人,来少年宫给自己报名学习小提琴,这说起来确实很不可思议,但胡佐衡确实就是这件事的当事人。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3)

然而,到了班级之后,整个班级都是有家长陪同的小学生,只有胡佐衡一个显得极其格格不入。没有基础的胡佐衡自然跟不上他们的课程,所以在老师让他起来演奏的时候,他说我不会,引起哄堂大笑。在第一节课结束后,全班的小孩子围着他起哄,将他的外号定为“我不会”。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4)

老师也劝他放弃,要把学费退给他。但胡佐衡说“到饭店吃饭,上了菜是不能退的”并请老师把基础的音调在哪里教给他,老师看他是真心想学,就给他画了一张基础的示意图。

回家之后,胡佐衡就开始辛苦的练习,用脚给自己打拍子,对照着那一张小纸片练习。因为从来没有学音乐的基础,胡佐衡拉出来的完全成为了噪音,严重影响了周围邻居的休息。

但胡佐衡却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所事事懒散地看管书报亭。现在的他,在看管书报亭的同时,也抓紧一切时间练习,到时间了就去少年宫上课。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活得充实又充满希望。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5)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周围邻居忍无可忍,终于暴发了,他们将胡佐衡的母亲团团围住,一些年龄大的老太太更是咄咄逼人,言语极其难听,胡佐衡母亲不懂,自己儿子只是喜欢拉琴,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大家都要往死里骂他。可是面对儿子的梦想,胡佐衡母亲也没有说什么,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只能给街坊邻居深深鞠了一躬。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6)

之后,胡佐衡的熟人找到他,说找到了新的商机,并且邀请他重新入伙。或许当时的胡佐衡也意识到自己这样长期下去不是办法,他妥协了,去了工厂工作。拿到工资后,他和母亲两人用工资出去吃了一顿饭,母亲很高兴,这是她所希望胡佐衡应该有的生活。

但工作了几天之后,胡佐衡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能使自己感到快乐,他离开了工厂。这瞬间胡佐衡无比的开心,像紧绷的弦突然放松,但母亲却被他气得病倒了。胡佐衡也在邻居的蒙骗下,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但在他给精神病院中的人演奏时,收获了阵阵掌声,最后鉴定他没有精神疾病,被放出来了。

胡佐衡给小提琴装上了弱音器,声音变小了。看似所有的一切都走向正轨,但这个时候,当初的失主偶然经过书报摊,看见了胡佐衡手里的琴,在一番争抢之后,琴最终还是被失主拿了回去。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7)

与小提琴相伴的日子好像一场转瞬即逝的闹剧,胡佐衡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02

他不愿将小提琴还给失主,不是因为它的价格高,也不是因为失主太久没找来,而是因为小提琴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那上面寄托了他最近的快乐生活,它代表了自己对音乐的信仰,也代表了人生方向。

从最开始他开始拉小提琴的时候,负责上课报名的管理人员不理解他,同班上课的小学生不理解他,邻居不理解他,嫌他烦。但后来在胡佐衡为小提琴安装了弱音器之后,这些邻居就又开始觉得他有神经病,应该发出声音的东西不出声,就失去了乐器本身的意义。

归根结底,胡佐衡做出这种决定还是因为别人的看法,本身是遵从别人意见的举动,但是却又变成了奇怪。在胡佐衡的音乐被大家鼓掌表示欢迎之后,邻居们就都换了一副嘴脸,甚至帮着他一起和失主抢那把琴。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8)

你为什么要拉琴?因为我喜欢。你为什么不工作?因为我要拉琴。

这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的对话,却是胡佐衡的心里话。邻居们和小学生们都觉得他拉琴极差,但是讽刺的是,一群神经病人却听懂了,并为其起身鼓掌。

在大众看来,与主流不相符的就是不对的。当时的所有人都在为了生活拼命赚钱,孩子们学小提琴也是为了能给学习成绩加分,可是已经快40岁的胡佐衡,没有正经工作,没有家庭也就算了,关键是他在自己物质世界还不丰富的时候,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未免操之过急,这种行为在大众眼中就是个异类。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9)

而在最后他没有了小提琴,没有了令他心仪的吴老师,也没有了信仰。

03

在质疑中坚持信仰,为梦想全力奔跑,这是我们能在胡佐衡身上看到的。

他身上有很多人身上没有的踏实,在当时人人为了社会地位,为了生计奔波的时候,他独尊他心中的艺术之魂,不骄不躁地在学习,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哪怕被一群小学生嘲笑,哪怕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理解。

这世上人的悲喜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权选择自己的喜好,你可以选择不喜欢,但是不能诋毁别人的喜欢。所以看到了邻居们在胡佐衡受排挤和受欢迎之后的两副嘴脸,这其实反应了最真实的状况。

老电影拉木料的车翻了(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10)

​总是有些人高喊道义的口号,自己只知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将别人踩进制低点,然后就是一副为世界除害的样子。

胡佐衡生错了时代,如果放在今天,或许他也不会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

“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卡车”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或许是社会,或许是时代,卡车遗落下了小提琴,或许也注定胡佐衡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