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童童一直保持着“有序写作业”的优良传统,但上高一以后的近一个月来,却突然不可控了,经常出现她以为妥妥的十一点能睡觉,结果却是快十二点了还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画面。

开学第二周的周日晚上九点,童童终于“崩溃”了:离预定的睡觉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但还有五项作业没有做,她觉得无论如何也写不完了!我感觉事态有些严重,不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明天会挨批评,而是感到童童在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看她双休日这两天一直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仿佛对完成作业胸有成竹,邀请她遛弯、运动、闲谈,她也都毫不犹豫地参与,但是最终的却难逃“崩溃”的结局,不知道她时间管理的自信哪里来的?

我决定先灭火。于是迅速了解了还有哪些作业,并帮助她做了一些统筹和排序:趁着还不太困,先做理科作业;洗澡前读几遍需要背诵的课文,洗澡同时再同步强化记忆;对所有需要写的作业严格规定完成时间,集中精力避免走神。谢天谢地,她终于在十一点四十五分完成了全部作业,安心上床。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晚上下班后都向她询问作业的细节,以及她每项作业的计划用时,同时悄悄观察她的“实际用时”,最后终于发现了问题:童童对于部分作业完成的预期过于乐观,导致作业过程中不慌不忙,等到快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剩余时间不够,只好勉强熬夜苦战,由于精神疲惫,接下来的效率就更差了,时间也就拖得更长。

青春期的孩子自信与自卑双重爆棚,复杂无比,大人说的再对孩子也不会认可,只有自己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当初我就是这样的),所以我陷入了思考:如何保护她的自尊心,让童童自己发现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呢?

经过反复筹划,我设计了一个小工具——《作业规划表》,让童童自觉地对作业实行有效的计划管理。在这个“规划表”中,除了“作业内容”外,还包括“计划用时”、“实际用时”和“原因分析”三项内容。终于又迎来了周末,我把《作业规划表》拿出来交给童童,建议她每天逐项填写。童童原本也有周末规划作业的习惯,所以并不排斥,很快就把作业内容、计划用时都填上了。

接下来的两天休息日,童童就开始每完成一项作业,就填上该项作业的“实际用时”和“原因分析”的内容,有的时候,我也帮她参谋参谋“原因分析”的内容。周六晚上睡觉前,我问了问童童全天作业完成的情况,得知其它各科问题不大,但数学和物理的作业超出了计划用时。我鼓励她适当修改一下明天的计划,继续实验。

通过两天的实验,童童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自己对物理和数学作业完成的预估时间明显偏紧,导致作业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而且上周由于教室用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场,连续上了三天网课,自然影响学习质量,有时还要回看部分网课,并补齐笔记,这也导致完成作业的时间更加不够。

周日晚上,童童主动拿着这个《作业规划表》,参加了全家三口人的家庭会议,一起商量应对措施。她说了自己这两天的实际体会后,我说:“童童你看,完不成作业影响休息,这是一个表现,也是‘发现问题’,然后我们用《作业规划表》来寻找问题的原因,这就是‘分析问题’,现在咱们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办法,就是‘解决问题’啦!“大家群策群力讨论出了三个建议,帮助童童未来可以更轻松地应对作业压力。

童童不断“啧啧”称赞《作业规划表》这个工具好用,而且说要坚持用下去,直到自己可以在期望的时间内把作业完成,作为“老”母亲,我也真心盼着这一天尽早到来!

作业清单(作业规划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