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为人类的现代化提供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给出了回答,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才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什么样的居住模式才有利于实现好的生活质量? 或者说,如何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江西赣县
尽管美国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水平非常高的国家,但从人口规模与居住结构来看,它其实更像国内学者经常提的城镇化模式。
早在一百年前,美国学者梅里亚姆(1920)就曾经进行过类似的讨论。他关于从“美国农业民主国”到“城市共和国”转型的分析,其实就是美国完成工业化之后对人类居住模式与生活模式的一次反思与讨论。只不过,由于规模经济的效率优势以及通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学者对现代化生活的城市居住模式几乎没有任何异议,大家关注的只是城市的规模大小而已。在《小镇美国: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启示》一书中,一方面,他认为大多数的现代美国人其实都住在大中城市(25-100万)或其周边的小镇上,主要原因是社交的需要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严重依赖于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
时至今日,“至少3000万美国人依然居住在偏僻的小镇上”,尽管有其他的选择,而且正常人的收入只有大城市的30-40%,但他们仍选择了传统。此外,还有2300万人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小镇上或者是人口超过5万人的大镇上,每个镇的平均人口也只是5000人。换句话说,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有20%的人生活在1万人左右的小镇上。
同时,作为模式的另外一极,也只有20%的人生活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里。美国的多数人(60%)则生活在5-50万人的小城市里。
很显然,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与工业化的完成,中国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转型与选择问题,中国人未来的幸福感将会来自何处正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党和国家的及时调整与正确部署,也意味着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正式启动。
山西运城稷县蛋鸡养殖基地
尽管人才与理念是振兴的关键,但乡村振兴的基础仍然是产业振兴。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由制造业主导的经济高速增长,但随后农村空心化、少子化和老龄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了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并积累了大量经验。
产业振兴是日本乡村振兴的核心,主要思路是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产业融合等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最终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
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素,关鑫等
1961年,日本政府颁布《农业基本法》,该法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政策、价格流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日本政府在1971年和1972年又相继推出《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简称《农工法》)和《工业再配置促进法》(简称《工配法》),以推动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发展和改善农村工业产业结构;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造村运动开始主张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其中日本大分县倡导的一村一品运动成为以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振兴农村产业的典范,这种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模式也被称为“大分模式”。一村一品运动提倡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挖掘标志性特色产品,包括农特产品、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等,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一点五次”产业,增加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附加值,有效推动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增值高效化;挖掘和创新传统和现代技术,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等。一村一品运动的理论核心为“一点五次”产业。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次产业”的概念,即鼓励农业生产向工业、服务业拓展,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实现“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六产业”的加数效应或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的乘数效应,推动复合型农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经济效益。
江苏连云港番茄庄园
此后日本政府吸纳六次产业化理论,相继推出《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农工商联合促进法》《六次产业化法》《农林水产业·地域活力创造计划》等一系列法律和举措,将一村一品运动全面升级为以农业为主导的六次产业化战略。这一战略主要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实施六次产业政策和地产地销政策等,以产地直销、产地加工、消费旅游等形式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联系和融合,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高附加值农业,多元化和深度化农民经营业务。
日本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产业振兴模式大致归纳为专业化模式、垂直化模式和水平化模式。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灵魂农场
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生态环境资源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应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
一是应完善乡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治理,持续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推动乡村绿色农业转型,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培育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城乡交流合作,通过自然连接和经济连接构建城乡新价值链,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四是推动绿色数字技术、环境治理技术、能源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在乡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承载力。
江苏省吉安市永丰县坑田镇蔬菜产业基地田埂线条与田畴色块交织
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的分化, 以乡镇为基地的 “生活在乡村,服务全世界”的现代产业模式与生活模式正在成为可能,并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贵州遵义盆景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