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经省政府同意,《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我省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期为2021—2035年。
“规划”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5%。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居住证制度更加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城镇化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影响力、竞争力大幅跃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大中小城市发展更加协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35年,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城乡人口能够有序自由流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成熟定型,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成为引领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引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功能品质更加完善,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成为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同时,《规划》还确定了,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持续放宽放开落户限制,提高户籍迁移便利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素质,营造包容关怀的社会环境;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强化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
省城镇化空间布局图
二是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提升“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快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快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打造1小时通勤圈,推动产业协同联动,建设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福州国家中心城市创建,进一步推动厦门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立足小城镇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分类引导小城镇特色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规划”明确,强化交通运输设施网络支撑。加快构建“三纵六横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打造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基本覆盖的省内“211”交通圈。
在“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设施重大工程当中,明确将续建福州、厦门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及其规划修编项目,启动建设福州、厦门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
在加快福州国家中心城市创建方面,“规划”还明确实施强省会战略,持续深入实施“3820”战略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实现空间、人口、经济规模倍增式跨越,打造区域发展引擎。立足省会城市功能定位,推进建设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等,深化和完善多层次分工协作体系,增强要素聚集、高端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逐步向外扩散的卫星或组团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打造“海丝”开放高地、“三创”活力之城。高标准建设滨海新城,高起点推进三江口、闽江口、福清湾等城市组团建设,推进闽侯滨江新城等建设,加快琅岐开放开发,进一步疏解老城,吸引产业、人口向滨海新城集聚,促进城市均衡协调良性发展。
三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公共卫生预防救治,加强城市防洪系统建设;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加快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构建科技创新走廊和沿海科技创新产业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搭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城市,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引导城市绿色生活;建设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创新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四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空间治理,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空间开发保护的底线管控,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常态化管护机制,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健全城市发展资金保障机制,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
其中,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表述明确,将严格行政区划调整审核审批程序,支持县城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基础较好或承担特殊功能的县改为县级市。有序推进条件成熟的县(市)撤县(市)设区,支持福州条件成熟的县(市)改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健全镇、街设立标准,推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镇改设街道、乡改设镇,审慎推进撤乡设镇、乡镇并置镇。
五是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人才入乡发展激励机制;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