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看明朝强盛时期的铁腕外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明朝抗倭援朝的问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明朝抗倭援朝的问题(从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

关于明朝抗倭援朝的问题

从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看明朝强盛时期的铁腕外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关系方面最为强硬的应该是明朝了,很多人都说虽然明朝最后被满清政府消灭掉了,但是明朝在对外关系上却从来没有软弱一说,不论自身实力是强是弱,都不会选择屈服于对方,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气势所在。明朝对外交往的铁腕手段不止表现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上,还表现在明朝对于周边国家的拥护,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对当时的朝鲜进行了战争,当时明朝为了保全自己这个邻居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震慑一下日本日益庞大的野心,当时明神宗就对朝鲜进行了援助,并通过明朝军队的这镇压彻底的把日本打回了国内。丰臣秀吉的死亡宣告了这场战争的失败,明朝在强盛时期对于外交方面一直是非常强势的,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明朝对于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是宗主国般的存在。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

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看似是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最开始日本想要针对的根本就是明朝,只是敌我悬殊太大才转而向其他国家下手。日本当时之所以选择对外扩张,主要原因是因为丰臣秀吉无法应对国内日益凸显的矛盾,所以他才会选择采用侵略的方式来分化这种矛盾,当然,日本狭小的耕地面积也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日本的主要领导者丰臣秀吉调动了15万人渡海对当时的朝鲜进行侵略,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那本封面运用了一个极其可笑的理由对朝鲜发动了进攻,这个理由就是朝鲜拒绝了日本共同讨伐明朝的要求,所以日本决定先对朝鲜出手之后再逐步吞噬明朝的土地。根据《明史》记载:“初,秀吉广征诸镇兵,诸三岁粮,欲自将以犯中国。会其子死,旁无兄弟。前夺丰后岛主妻为妾,虑其为后患。而诸镇怨秀吉暴虐,咸曰:“此举非袭大唐,乃袭我耳。”各怀异志。由是,秀吉不敢亲行。”明朝的对外战争上的强势彻底打压了丰臣秀吉最初的野心,在经过内部的协商之后,丰臣秀吉终于选择了对当时的朝鲜进行征战,他在当时朝鲜的釜山地区进行了很大规模的战争。

但可惜的是,这次的战争在进行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朝鲜方面就迎来了明朝派遣的援军,日本方面在这次战争上得到了很大的失败,于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就开始进入结束,这一阶段的战争因为各方面的问题最终以议和为结束。虽然这一阶段的战争结束了,但是日本想要吞噬掉朝鲜的心并没有就此停歇,丰臣秀吉依旧选择再次入侵朝鲜,这一阶段的结束只是为了下一阶段的战争在积蓄力量而已。根据《明史》记载:“二十年四月遣其将清正、行长、义智,僧玄苏、宗逸等,将舟师数百艘,由对马岛渡海陷朝鲜之釜山,乘胜长驱,以五月渡临津,掠开城,分陷丰德诸郡。朝鲜望风溃,清正等遂偪王京。朝鲜王李昖弃城奔平壤,又奔义州,遣使络绎告急。倭遂入王京,执其王妃、王子,追奔至平壤,放兵淫掠。七月命副总兵祖承训赴援,与倭战于平壤城外,大败,承训仅以身免。八月,中朝乃以兵部侍郎宋应昌为经略,都督李如松为提督,统兵讨之。”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之中,丰臣秀吉是以抱着统治朝鲜的决心来发动战争的,当时日本整个统治阶层的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他想要趁着当时朝鲜的内乱还没有平息下来的时候,通过武力强势占据朝鲜,然后在征服当时的明朝,直接在亚洲地区称霸。而日本这方面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的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中对朝鲜造成极大的伤害,主要是因为当时朝鲜的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进行军事防备的习惯,所以当时丰臣秀吉领导的军队对朝鲜进行战争的时候,几乎等同于如入无人之境。

丰臣秀吉在海面上的战争采取撤退的同时在陆地上的侵略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这个时候明朝这方面也有自己的难处,因为明朝内部在宁夏地区的战争还没有平息,当时的明朝政府内部人员,对于是否还要援助朝鲜产生了一定的疑问,毕竟明朝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各方面的压力都在同一时间爆发,让当时明朝的兵力有一定的拮据。不过在平壤大捷之后,当时的朝鲜已经恢复了不少的土地和实力,即使是当时的明朝军队松懈一点,朝鲜单方面也可以暂时抵押中日本的侵略。后来日本想要再一次的进行侵略朝鲜的活动,但这个时候日本方面却被当时的明朝打压得十分彻底,明朝的军队一直没有彻底的退出朝鲜境内,直到最后把日本的军队彻底退出朝鲜之后经过商议,当时的三方人员开始商量进贡方面的事宜。根据《明史》记载:“当是时,宁夏未平,朝鲜事起,兵部尚书石星计无所出,募能说倭者侦之,于是嘉兴人沈惟敬应募。星即假游击将军衔,送之如松麾下。明年,如松师大捷于平壤,朝鲜所失四道并复。如松乘胜趋碧蹄馆,败而退师。于是封贡之议起,中朝弥缝惟敬以成款局,事详《朝鲜传》。”在援朝战争进入尾声的时候,日本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不甘心,但是不久之后丰臣秀吉就死去了,这位主导侵略战争的掌权者的死去给当时的日本造成了比较大的混乱,所以丰臣秀吉死去之后,朝鲜算是彻底的安稳了下来。

明朝的铁血外交

明朝的外交都带着极其强势的气势和手段,明朝时期不仅仅采取一种朝贡体制,更多的是一种贸易往来和朝贡体制结合的手段。而且因为当时西方科技以及造船业的发展,导致了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一直比较繁荣,因为西方的许多国家以及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都在和当时的明朝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往来,一般情况下明朝采取的对外政策都是友好的和厚往薄来的政策。在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时候,曾经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明朝的国威,并且在向外拓展国威的同时,他还收服了当时西域帝国的臣服,让明朝成为了中亚地区的宗主国,明朝也是从朱棣之后成为了真正的天朝大国,周围的其他国家对于明朝的实力再也没有怀疑,这种宣扬实力的方法就是用武力来震慑亚洲的国家,其中阅兵就算是一种相对比较有效的镇压手段。永乐年间对于出使国外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当时中国的使臣拜访的国家非常多,在拜访的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法表达明朝的强大,并给予那些试图挑衅明朝天朝大国地位的国家以绝对的武力震慑。

当时朱棣派

遣的6000精锐骑兵护送这些使臣到达了嘉峪关,并沿途参观了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此来震慑这些少数民族,同时也给各国的使臣留下了非常强悍的印象。据说因为当时的西域国家的使臣以自己国家没有这个礼仪为借口,拒绝对朱棣行跪拜礼,当时朱棣为了震慑住这帮狂妄的家伙,就为他们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狩猎活动,在这场狩猎活动中,朱棣向他们展示了当时精心挑选的一些明朝骑兵的战斗实力以及当时明朝的一些先进火器。根据《百度百科——明朝外交》可知:“1421年(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活动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代“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经过这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之后,当时明朝的形象在周边的国家里迅速强大起来,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小国家因此震慑于明朝的武力威胁不敢有所动作,并一直把明朝奉为宗主国,直到明朝被清朝取代也依旧如此,明朝的这种铁血外交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清朝的对外政策。

总结

明朝时期的对外政策一直是非常强势,在明朝万历年间对朝鲜进行的援朝战争体现了这种强势,明朝在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使当时的日本体会到了明朝的强大,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对周边其他国家以及西方国家进行的“军事演习”,向世界展示了绝对的军事实力,亚洲其他国家把明朝奉为宗主国就是因为这种铁血的外交手段所产生的结果。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明朝外交》、《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