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文明的基因,更是通往富裕生活的坦途一直以来,解放前以及解放初期的贵州地区,特别是六盘水地区,因为缺乏工业基础,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与其毗邻的云南和四川资源相对丰厚,较早步入工业文明,生活富庶,历史文化悠久,两相对比,贵州更加贫穷落后,缺乏大规模现代工业基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六盘水当年挖煤?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盘水当年挖煤(六盘水乌黑的煤走出千百年封闭的岩层)

六盘水当年挖煤

不断丰满的六盘水工业蓝图

工业是文明的基因,更是通往富裕生活的坦途。一直以来,解放前以及解放初期的贵州地区,特别是六盘水地区,因为缺乏工业基础,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与其毗邻的云南和四川资源相对丰厚,较早步入工业文明,生活富庶,历史文化悠久,两相对比,贵州更加贫穷落后,缺乏大规模现代工业基础。

直到清王朝灭亡前的1911年,贵州全省只有工厂120家,雇工1578人,平均每厂13人,只能算是一些小作坊,并没有形成规模工业。

抗战时,国民党政府的工业内迁使贵州工业小有红火,随着胜利后的东迁和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官僚资产阶级携资外逃,工业经济也随之崩溃,贵州经济重陷混乱和落后,全省没有一条能通往外界的铁路线,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

新中国成立前,六盘水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主要产业仅有木匠、泥水匠、石匠、篾匠、铁匠和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俗称“五匠”“四坊”,还有一些手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有造土纸、酿酒、制造小农具、开石青、开办小煤窑、烧制砖瓦、烧石灰等工业性生产活动。资料显示,1949年全省工农总产值仅11.25亿元,人均79元,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省份之一。而六盘水地区又处于贵州省的边远贫穷地区,远离省会等中心城市,其社会经济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1949年12月,六盘水解放。随后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五大任务”,又经过两年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社会局面百废俱兴,政通人和。到1956年,各县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经济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水城镇为中心区的六盘水,城镇人口仅有不足1万人,1964年,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的财政收入仅为800万元,城区面积仅0.14平方千米。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线建设前,国家和贵州省对六枝(当时隶属安顺)、盘县(当时隶属兴义)、水城(当时隶属毕节)实施了初步的开发与建设,但由于投资有限,加上交通不便,地域相对封闭,六盘水仍然处于非常贫穷落后的状态,基本上没有成形的城镇。六枝、盘县和水城的机关所在地,也只能勉强称之为镇,其镇机关的办公条件十分落后,连像样的桌椅都没有,桌子是用稍微平整的木板铺上,坐的都是长条木板凳。

六盘水经济落后,城市基础设施极差,没有电力、自来水和煤气,没有通往贵阳的公路,山区没有交通,对外闭塞。境内的道路基本上是土路、小路,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由于雨天多,晴天少,路上泥泞不堪。

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困生活。

六盘水成为国家大三线建设的重镇

大三线建设的全面启动,使六盘水这个边远封闭的穷乡僻壤,以其丰富的煤炭等能源资源,进入国家视野,在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为国家大三线建设的重镇。

然而,随着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的全面展开,原有的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六盘水的规划建设蓝图不断地升级,内涵不断地丰富,质地不断地丰满。按照毛泽东三线建设要综合利用的思想,邓小平提出在铁路之外,再增加建设六盘水钢铁、电力的意见,最终奠定了六盘水煤炭、钢铁、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并存的大工业格局。

六盘水大山蕴藏着的乌黑的煤,带着火热的温度,走出千百年封闭的岩层,闪着明亮的光泽,在云贵高原燃起了希望之火。

1965年5月,煤炭部部长张霖之指出:“煤炭工业以西南为重点,西南又以贵州为重点,贵州又以六盘水为重点。集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好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建设,满足西南建设的需要,是全体煤矿职工的头等大事。”

张霖之的讲话被称作“一个战役、四个战场”的会战:即六枝矿区续建六枝煤矿,修建六枝矿至地宗矿的轻便铁路,修建六枝火车站至地宗矿的准轨铁路隧道,新建地宗筛分厂项目,这些项目要在国庆节前夕,按计划如期完成。

最初,以煤炭基地建设为主的早期六盘水三线建设规划,在三线总体发展规划中,还只是围绕煤炭做文章,贵昆铁路等铁路建设,也只是为煤运服务而进行规划,其在1965年9月经过中央批准的《三五计划汇报提纲》中已经很明确:六盘水就是以煤炭工业为主,为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做好配套服务。

六盘水建设蓝图开始描绘

然而,随着大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六盘水的三线建设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一幅幅新的建设蓝图开始描绘。

1965年12月7日,西南钢铁工业发展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了在西南形成300万吨钢铁综合能力的第三个方案:增加建设六盘水地区的钢铁厂,就是再增加一二十亿投资,也要下这个决心。会议指出,“煤钢联盟”,煤钢托拉斯,电也是从煤出来的;将来可以考虑在盘县、水城多搞点火电。

昆明会议的意见,使六盘水在煤矿、铁路之外,增加了工业、电力两大部类,为六盘水的三线建设规划定了盘子,这份蓝图为确定六盘水在西南三线建设中的地位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也为后来六盘水的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月19日,煤炭部批准《水城矿区总体设计意见》。矿区新井建设规模为480万吨,洗煤厂设计能力为240万吨。

六盘水的三线建设规划内涵不断丰富,项目愈加科学合理,为将六盘水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待续……

鹤蜚长篇报告文学《大三线峥嵘岁月》连载之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