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徐州城郊住着姓孙的两兄弟,哥哥叫孙顺、弟弟叫孙福,虽说兄弟两人名字是一“顺”一“福”,但命运对他们却完全相反。

孙顺十五岁时,父母相继病亡,当时弟弟孙福才刚四岁,求助相邻亲戚,总算安葬了父母,孙顺小小年纪,就在运河边做苦力,担起家庭重担。

孙家隔壁住着个吴大娘,是个老寡妇,只有一子名叫常亭,她家是军户,常亭成年后,就在边关服役,十几年都未回家门。

孙顺的父母在世时,对吴大娘照顾有加,不客气地说,要不是孙家人,吴大娘早已不在人世。吴大娘感恩,孙顺上工时,她就将孙福叫到自家,如母亲般看护。

运河码头旁,有个大成货栈,是南北客商存放货物之处,孙顺平时就在此处装货、卸货、运货。

货栈掌柜姓田,五十多岁年纪,虽有些吝啬,但心肠不错。似孙顺这般苦力,没有活计时,都聚集在货栈门口休息,难免留下一些垃圾杂物。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1)

田掌柜发现,每日收工时,孙顺都会将这些杂物归置在一起,扔到远处,使得货栈门口干净整洁。这个小小的举动,令田掌柜对这个小苦力顿生好感,一向吝啬的他,有时候还叫孙顺进货栈吃晌午饭。

田掌柜吝啬,伙计们都知道,所以他对孙顺的举动,令大伙都很费解,原因更是想不明白。

不久后,田掌柜收孙顺做了小伙计,他虽然年轻,但田掌柜给他开出的工钱,和成年伙计一样。孙顺感激在心,加倍努力。

他为人勤快,性情淳厚,田掌柜非常喜欢,闲暇之余就教一些生意之道,这令孙顺获益匪浅。

转眼过去几年,孙顺二十岁了,货栈的事情早已纯熟,田掌柜不在时,就将事情交给他处理,孙顺都能打理清楚。

二十岁,早就到了成婚的年龄,但孙顺的条件不好,父母去世欠下的债,才刚刚还清,弟弟孙福刚十岁,很少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田掌柜曾找过几个媒婆给孙顺说亲,但都没有成。孙顺对此并不在意,他一心要将弟弟抚养成人,到时候再考虑自己的事情。

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有户姓方的人家,家主方纪开布庄,日子算得上小富,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方纪与老伴儿张氏有块儿心病,那就是自己的小女儿玉娘。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2)

玉娘自幼貌美,可惜十六岁时生了场大病,两年救治保住了命,可惜左脸颊留下一块儿红斑,算是毁了半个容。周围后生无人愿娶,这可愁坏了方纪夫妇。

这年春上,方纪去大成货栈取布,见孙顺一表人才,就向田掌柜打听情况,田掌柜是个伶俐人儿,立马看出方纪的想法,介绍之余,还将孙顺大肆夸奖一番。

方纪回家后,与老伴儿商量此事,张氏有些嫌贫爱富,不情愿地说:“哎!我家也算小富,女儿又貌美如花,本应结个富人亲家,这孙顺虽说厚道,但家贫如洗,还有个未成年的弟弟,女儿嫁给他,着实委屈了。”

“可不能这样讲,我去过货栈几次,对这个孙顺屡有接触,这小伙子年轻有为,人也善良,将来定有出头之日,女儿嫁给他,以后绝对不会吃苦,再说女儿现在这个样子,谁愿意迎娶,不能一辈子老死娘家吧?”方纪规劝老伴儿。

“那就依你吧,女儿真是苦命啊!”张氏有些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两日后,方纪就去到大成货栈,与田掌柜商量此事。

田掌柜自然乐意,在他的撮合下,当年秋上就为二人操办了婚事,此时孙顺二十二岁,玉娘二十岁。

玉娘脸上的红斑,着实有些吓人,但孙顺并不在意,他只希望玉娘贤惠,能好生持家,对待弟弟,这已经足够了。

玉娘自幼生在富家,锦衣美食惯了,乍一来到孙家,确实有些不适应,孙顺知道这些情况,就加倍努力干活儿,希望多挣一些,不让妻子受苦。

田掌柜看出孙顺的心事儿,这日将他叫来,说道:“运河边上多是来往的客商,这些人手头都有闲钱,我们附近只有一个茶肆,掌柜年老,最近要停掉铺子回乡,我已经和他谈妥,盘了下来,你为人厚道,与人和睦,这铺子我就交给你全权打理,挣来利润你我各半,货栈好茶多的是,用起来也方便,你觉得如何?”孙顺明白,这是田掌柜有意帮自己,心中很是感激。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3)

茶肆生意不错,孙顺手里宽裕,家里生活也好转起来。孙福已经十三岁,他非常懂事,瞒着哥哥在镇上谋了份差事,在杂货铺做小伙计。孙顺规劝不了,再说杂货铺离家不远,李掌柜又是个忠厚之人,他也就任由弟弟去做。

这一天,有个客商来到孙顺茶肆,喝完茶后,竟拿不出茶钱,原来是刚才在路上不慎,钱袋被人偷了。孙顺这人心善仗义,就免了客商的茶钱,还赠送其两钱银子为路费,资助其回乡。

陆息明感恩孙顺的帮助,每次经过徐州都会专程看望孙顺。陆息明收购药材多年,认识不少郎中,其中一个姓陈的郎中专治疑难杂症,陆息明就将陈郎中请来,为孙顺的妻子试着医治红斑。

这陈郎中果然厉害,花了半年时间,竟然将玉娘脸上的红斑治愈了。玉娘本就是个美人坯子,面色恢复如初更添几分姿色。对于现在的样貌,孙顺兴奋、玉娘欣喜,孙福也跟着高兴,周围乡邻更是羡慕孙顺的艳福。

外面事业做得红火,家中娇妻美艳动人,弟弟懂事勤快,每每想到这些,孙顺心中高兴,干起活来也精神百倍。

转眼又是一年多,孙福快十六岁了,当年初秋,李掌柜生了病,平时都是他晚间看铺子,现在病了,只得找人代替,孙福聪明机灵,很受李掌柜信任,就把此事交给他负责。孙福没有推辞,晚上就睡在铺子里,照应周全。

半月后的一天,临近傍晚时分,孙福上板打烊,准备弄点饭吃,然后休息。这时,李掌柜的儿子李丰从远处走来,手里还提着几样东西。

孙福赶紧迎上去,说道:“少掌柜,今天怎么有时间,从城里回来了,老掌柜身体好些了吧?”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4)

李丰走进铺子,笑道:“衙门里没事儿,主簿老爷放了我两天假,这才有时间回来,郎中说,父亲的病还要休养两个月才能痊愈,还得辛苦你一阵子,我买了两只烧鸡,还有一盒点心,你拿回去和哥嫂同享,今晚就由我看铺子,你回去好好休息。”

孙福心中暗喜,高兴道:“那就多谢少掌柜了,您还别说,我真的有些想念哥嫂了,自大记事,还没离开这么多天呢。”

“恩,那就早些回去吧。”李丰说完,将手中烧鸡和点心递给孙福。孙福也不推辞,拿上东西告别李丰,往家走去。两年的相处,让孙福和李家关系很好,李家人就喜欢孙福这种爽快不做作的性子。

铺子离家五里,两盏茶时间就到了门口,此时天色已经全黑,也到了初更。隔门缝一看,嫂子房中亮着灯烛,应该还未休息,孙福敲响院门,喊了两声“嫂子”。片刻后,屋门一开,一人走向院门,正是嫂子玉娘。

大门一开,孙福高兴道:“嫂子你看,这是烧鸡和点心,是铺子少掌柜给的,今天他休息,替我值夜。”孙福就这性格,话说个不停。

玉娘微微一笑,说道:“小叔聪明心善,哪个不喜欢?你看,掌柜的都给你送礼了。”听完嫂子夸奖,孙福心中高兴,说道:“就是,就是,这东西先放堂屋,明天我带走一只,去铺子吃,剩下一只和这盒糕点,你叫吴大娘来,你们俩享用吧,哥哥还有七八天才回家,他可没有口福了。”

说完此话,孙福径直走向堂屋,玉娘跟着进去。孙福将东西放在桌上,从点心盒中抠出两块糕点,转头向玉娘做了鬼脸。玉娘知道,小叔子喜欢甜食,这肯定是经不住诱惑了,不由微微一笑。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5)

孙福转身就要出去,稍微不慎,一块糕点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捡,起身后“咯咯”只笑。边笑还边说:“嫂子你看,你两只鞋子不一样,一只女鞋、一只男人鞋。”

玉娘低头一瞅,脸色微微一变,随即用笑容掩盖,说道:“都是刚才着急给你开门,错穿了你哥哥的鞋子。”

“哈哈,不错啊,比我哥哥穿着好看。”孙福一句戏言,然后跑出门,回了自己屋子。

最近是有些辛苦,孙福毕竟年幼,身体有些吃不消,回屋吃掉糕点,就要休息。正当他脱鞋子,心中突然一怔:“不对啊,刚才嫂子穿的鞋子不是哥哥的,哥哥鞋子都是农家普通布鞋,可刚才嫂子脚上的鞋子,明显布料上乘,一般是官家或富家的人才有资格穿。”

想到这里,孙福突然站起身,吹灭灯烛后,悄悄出屋门,蹲在墙角不吭声。大约过了一刻钟,他蹑手蹑脚来到前院儿,伏在嫂子窗下听动静。

此时,玉娘已经熄掉灯烛,一片漆黑,屋内隐约传出说话声,是个男子的声音:“没事儿的,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

接着传出嫂子的声音:“你这鞋子贵重,普通人家没资格穿,这小子脑子聪明得很,刚才可能没有细想,等他静下心神,定会觉察可疑,若到时候告诉他哥哥,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我要送命,你也会颜面无存。”

“嘶!那该如何是好?”男人回应道。

“一不做二不休,为防万一,等到二更时分,就你去后院,将他打晕,然后扔到野林坡,这小子有时候回家,为了抄近路,就走那里,最近野林坡常有狼出没,不久前,孙六家的小儿子,就是在那里被狼咬死的,把他喂了狼,就算找到残骸,也没人怀疑。”玉娘的声音变得阴沉,躲在窗下的孙福脊背发凉。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6)

“杀人可是大罪过,会遭天谴的。”男子颤声道。

“胡说,那是编出来唬人的,再说了,若此事宣扬出去,你不仅名誉扫地,恐怕还得吃官司,做不做你要想清楚,现在我们已经无路可退。”玉娘的口气很强硬,完全不像美艳柔弱的女子说出的话。

沉默许久后,男人说道:“那好吧,既然已经错了,那就错下去,你说得对,现在无路可退了。”

孙福听到这里,赶紧悄悄回到后院,进房后发现,后背已经湿透,冰冷发寒,他尽量稳定心神,片刻后有了对策。

打定主意后,孙福穿上外衣,跑到前院儿,对着嫂子房门喊道:“嫂子,我肚子痛得不行,八成是少掌柜给的糕点不干净。”

片刻后,屋内亮起灯烛,玉娘披着衣服走出门来,问道:“很痛吗?那你先进来坐着,我去给你煮完热汤,喝下或许能够缓解。”

孙福一脸痛苦表情,说道:“痛得不行,我还是去找下胡郎中,他医术好,定有法子,我想去了嫂子,你早些休息,等没事儿了,我会回来告诉你一声。”此话说完,孙福不等玉娘回应,打开院门跑了出去。

孙福没有去胡郎中家,跑出一段又折回来,翻墙进入邻居吴大娘家。敲了几声窗户,小声道:“吴大娘,我是小福子,你开下门,我有事情找你。”

片刻后,吴大娘将门打开,孙福闪了进去。吴大娘一脸惊讶,问道:“这么晚了什么事儿啊?”孙福稳了稳心神,将刚才之事全盘说出。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7)

吴大娘听完倒吸一口冷气,说道:“太可怕了,竟会有这种事情,你准备怎么做?”

“不知道啊,所以才来问问大娘,看看这事究竟如何办?我是不是明日一早去趟运河边,将此事说与哥哥?”孙福回道。

吴大娘想了想说:“这样不妥,会打草惊蛇,引起你家嫂子怀疑,所谓捉贼拿赃、捉奸捉双,你现在连奸夫是谁都不知道,到时候你嫂子拒不承认,你哥哥咋办?”

“那要如何做?”孙福从四岁多就跟着吴大娘,对她的话非常相信。

“你过来,我告诉你怎么办?”吴大娘凑上前去,对孙福耳语一番。孙福听完,点头称是,出门翻墙而走。

他来到胡郎中医馆,叫开大门,龇牙咧嘴说自己腹痛,胡郎中仁善,赶紧诊治,一直到三更,孙福才说好了许多,在医馆呼呼睡去。

次日一早,孙福回了家,跟嫂子说腹痛已经痊愈,自己要赶紧去杂货铺。玉娘没说什么,进屋拿上一只烧鸡,让孙福带着,送他出了门。

孙福走后,玉娘去了趟医馆,在胡郎中口中得知昨晚详情,她长出一口气,似乎心中些许安慰。到了下午,她叫了辆车,去了一趟杂货铺,询问弟弟状况。

孙福此时正在铺子忙活,见嫂子前来问候,非常高兴,说自己已经痊愈,请嫂子放心,并说老掌柜病情还未好,自己还得在铺子住上七八天。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8)

当晚初更刚过,一辆马车停在李家杂货铺门口,车上下来两人,敲开门后,进到铺子里面,直到三更时分,这两人才离开。

七日后,孙顺照例回家一趟,进家门前,先去看了看弟弟。回家后,他对妻子说,茶肆那边很忙,自己不能在家过夜,让玉娘多担待,还说过几日找个可靠的伙计,到时候就能经常回来陪伴。孙顺的整个表现,与平时无异。

五日后的深夜,二更鼓刚过,吴大娘家大门悄悄打开,从里面走出三个人,这三人来到孙家宅院,翻墙而入,继而踹开屋门,闯了进去,屋中一男一女慌作一团。

进屋这三人,为首的就是孙顺,另外两个,一个是保长赵昌,另一个是邻居段炳。床上一男一女,女的是玉娘,男子有些面生,三人并不认识。

孙顺等将这二人捆上,次日一早就送去了衙门。经衙门一审,男子身份明了,整件事的真相也随之揭开。

原来这个男子名叫刘文茂,是玉娘母亲张氏表姐的儿子,家住邻镇,刘文茂的父亲是个老秀才,在镇上蒙堂做先生,颇有声望,刘文茂读过多年书,但没有功名,后来在府学谋了个差事。

玉娘没生病之前,张氏想与表姐结为亲家,攀附这个高枝,谁知玉娘突然生病,还面留红斑,张氏表姐就没有同意婚事。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9)

刘文茂有过妻子,两年前病故,因与玉娘家是亲戚,就经常走动。后来陈郎中治好了玉娘的红斑,刘文茂见到后情不自禁,就有了相好之意。

有句话说的好:瘸子腿疾复原后,第一件事就是扔掉手中的拐杖,玉娘就是如此。自从恢复美貌后,她对丈夫孙顺有了嫌弃之意。

在回娘家时,玉娘接触到了表兄刘文茂,刘文茂长相俊朗,又饱读诗书,玉娘情不自禁,这二人相互吸引,竟然有了私情。

若方纪还在,定不会生出这般事情,可惜在孙顺和玉娘成婚第二年,方纪去世了。玉娘的母亲张氏也是嫌贫爱富之人,后悔当年太过草率,将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穷汉,女儿与刘文茂的私情,她早就察觉,但非但不阻止,冥冥之中还盼望着,两人能走到一起,自己与表姐家再结亲戚。

有了母亲的暗中允许,这两人打得火热,孙顺每个月只回家两天,孙福又住在杂货铺,这给二人提供了方便,刘文茂就悄悄夜入孙家,与玉娘私会。

原本二人做的隐秘,想不到孙福临时回家,玉娘慌乱之下穿错了一只鞋,孙福聪明警觉,这才发现了端倪。

事发次日一早,吴大娘就叫车去了运河边,将孙福发现的事情告诉了孙顺,当晚进入杂货铺的二人,就是吴大娘和孙顺,他们与孙福商量后,定下了捉奸方案。

民间故事破庙避雨(民间故事入夜回家)(10)

孙顺回家那次,就是为了打消玉娘的顾虑,让他以为弟弟并没有发现异常,这一招果然奏效,瞒过了玉娘。

不日后,孙顺悄悄回家,就住在吴大娘家,暗中观察动静。事发当晚,刘文茂又来与玉娘私会,孙顺发现后,没有急于进屋捉奸,而是叫来保长赵昌和邻居邻居段炳,让他们做个见证。这一切的策划,都是吴大娘的主意。

事情明了,方玉娘和刘文茂各被判杖八十,徒一年。玉娘自觉无脸见人,在牢中碰壁而亡,刘文茂徒刑后满后不知所踪。

此案过去后,孙顺暂时打消了成家的念头,一门心思打理茶肆,两年后在田掌柜的帮助下,扩大经营做起了客栈。孙福也辞了杂货铺的差事,帮着哥哥一同打理。

三年后的一天,孙家宅院操办喜事,与其他人家的喜事不同,今日是孙顺和弟弟孙福同时娶亲。兄弟俩一向好善,人缘极佳,周围乡邻都来道贺。

此时人们已经得知,吴大娘的儿子常亭已经战死沙场,孙顺与弟弟商量后,成婚当日,将吴大娘请来上座,当成自己的母亲,同时决定作为义子,为吴大娘养老送终。

(故事完)

写在最后:

故事中有句话颇有深意:瘸子伤愈后,第一件事就是扔掉手中拐杖。这话透着些道理,危难时依附他人,成名后一脚踢开。方玉娘与母亲张氏,​就是这等人。

当初玉娘毁容,无人肯娶,无奈之下,嫁给孙顺,其实一开始,张氏母女就看不上这个女婿。后来玉娘恢复姿色,也开始有了想法。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孙顺不救陆息明,陆息明就不会为其寻找名医陈郎中,那么玉娘的红斑就不会消息,红斑不消失,玉娘也不会生异心,与刘文茂私通,若从因果来论,悲剧的起点,就是孙顺的善心。

这个观点太过偏激,毫无可取之处,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再者说,若玉娘和母亲都是忠贞善良之人,这个惨剧又怎么会发生呢?

良知这个东西,跟天赋一样,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唤醒之说,就如张氏母子,本性使然,就算玉娘没有恢复容貌,时间久了,也会出变故。

自古奸情出人命,这话真的不假,希望现在的夫妻引以为戒,若合不来,就早些分手离婚,可千万不要在还有婚姻关系时,做出非分之举,到时候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