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简介

太康,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东临商丘的柘城、睢县,北连开封市通许、杞县,西与扶沟、西华毗邻,南与淮阳接壤。全县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截止2012年总人口141万,盛产小麦、玉米,素有“银太康”之称。

太康县是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优质棉基地县、中国科普示范县、中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较快县。

太康基本情况(你对阳夏现如今的太康了解多少)(1)

太康县乡镇分布情况

太康县现管辖11个镇和12个乡分别是:城关镇、常营镇、逊母口镇、老冢镇、朱口镇、马头镇、龙曲镇、板桥镇、符草楼镇、马厂镇、毛庄镇、清集乡(镇),城郊乡、杨庙乡、王集乡、高贤乡、芝麻洼乡、独塘乡、大许寨乡、五里口乡、张集乡、高朗乡、转楼乡。下辖761个行政村。

太康基本情况(你对阳夏现如今的太康了解多少)(2)

历史沿革

太康县境开发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原始社会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今淮阳),地属太昊伏羲氏都畿。

夏时地属豫州境。夏初属戈地。《左传》杜预注:戈在郑、宋之间,即今太康一带。

三国时属魏豫州陈郡。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封曹植为陈王,是为陈国,后曹植子志徙封济北,陈复为郡,阳夏属之。

晋,属豫州梁国。晋惠帝分梁国立陈国,阳夏属之。

南北朝,刘宋,属豫州陈郡。南齐,属豫州北陈郡。北魏,属梁州。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阳夏县并入扶沟县。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阳夏县。武泰元年(528年)置阳夏郡,郡治雍丘(今杞县),县属郡辖。东魏,属梁州阳夏郡。

隋初废阳夏郡。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改阳夏县为太康县,属陈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太康县为匡城县。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举兵于此,遂废匡城,复置太康县,属淮阳郡。

唐,属河南道淮阳郡。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扶乐县(今太康城西18公里有扶乐城故址)并入太康县(扶乐为西汉故县,东汉光武时封刘隆为扶乐侯,后又废扶乐国为扶乐县,晋,将扶乐并入阳夏,隋开皇十六年复置)。

北宋,属开封府,徽宗时属拱州。拱州本开封府襄邑县,崇宁四年(1105年)建为州,州治今睢县西。大观四年(1110年)废拱州复为襄邑县,政和四年(1114年)复为州,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州为县,太康重隶开封府。

清初,沿袭明制,仍属开封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陈州为府,太康改属陈州府。

中华民国,初属河南省开封道。民国16年(1927年)裁道分区,太康属第三行政区(豫东行政区)。民国20年政区重划,太康属第七行政区(区治淮阳)。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康于民国27年沦陷,日伪盘踞县城,国民党太康县政府迁往县西大新集,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回城。中共自民国33年起先后建立芝圃(县北开淮公路西)、庆华(路东)、淮太西(淮阳、太康、西华各一部)、扶太西(扶沟、太康、西华各一部)、鹿淮太(鹿邑、淮阳、太康各一部)、安平(鹿邑、淮阳、柘城、太康各一部)6个边区县政权,后相继撤销。民国37年建立太北、太康两县,分属中共豫皖苏区第一、二专署,次年2月合并为太康县,属淮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政区不变,仍属淮阳专区。

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属商丘专区。

1958年开封、商丘两专区合并为开封专区,太康属之。

1961年开、商两专区分治,复归商丘专区。

1965年增设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行政公署,太康县归属周口地区至今。


地方特产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誉中原的风味名吃,用料为上等猪肘,辅以特制名贵材料和独特制作工序,特点“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被誉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驰名中原。太康肘子由太康籍人士——宋友华先生研制而成。因主料精选上等猪肘,加上首先诞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故名曰:“太康肘子”。2011年,“宋记牌”-“太康肘子”“梅菜扣肉”“宋记酱猪蹄”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马头牛肉

顾名思义,所谓马头牛肉即河南太康马头镇出产的牛肉。其具有色泽鲜艳、里外红润、纯香不腻、咀嚼生津之特点,第三届中国名优产品博览会上曾获金奖,产品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它以本地黄牛宰杀后的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佐料腌制而成。

肉盒

山东有黄县肉盒、河南有周口肉盒,其具体做法大体一致,都是一种油炸的食品。金黄色,食用时蘸上椒盐。味道更好。

马头豆腐干

常师傅豆腐干以配料考究,口感筋香,热天存放3个月不霉不变等特点而久负盛名,其真空软包装产品占有内地市场外,还远销台湾、香港等地。


【版权提示】豫见阳夏微信公众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河南农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太康分公司是太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上行服务商,打造县域公共品牌“豫见阳夏”,助推精准扶贫,促进太康县本地农产品上行,构建农特产品溯源体系,打造出本地有特色的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体系,推出牛肉、肘子、石磨面粉、红薯粉条等“太康十宝”农特产品;整合本地物流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大力宣传太康县电子商务电商人才培训,培养电商人才;打造村镇级服务点建设,促进太康县农村电商发展,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