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诸多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要用智慧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遇到事情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等等。整篇课文充满了人文内涵。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1)

1、《中彩那天》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从而体会“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蕴涵的哲理。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2、这是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人家时的事情,故事以中奖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叙述,“我”:兴奋—闷闷不乐—疑惑不解—深刻体会。

3、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也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的道理。首尾照应。体会:一个人只要诚实,讲信用,便可以得人的信任,在社会上便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便会凭着诚实,讲信用获得发展,所以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父亲中彩得到汽车,但是给库伯先生捎的,最后父亲把车还给了不知道自己中彩的库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是否把车还给已经忘记这件事情的库伯),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5、为什么说“一个人主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答:一个人活得诚实、有信用,即使他很贫穷,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高尚的品 质,会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赞誉,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6、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

答:这个道德难题是留下奔驰轿车,还是还给库伯。

7、“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答:面对如此值钱的奔驰汽车,父亲确实想把它留下来,因为“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 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而且“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从这“淡淡”的K字上,可以看出父亲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8、为什么父亲选择了还车?

答:虽然别人不知道这件事,父亲有将车占为己有的好机会,但是“诚实、有信用”的 做人原则又不允许父亲把车留下来,所以父亲选择了还车。

9、车被别人开走了,可为什么说“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答:父亲摆脱了道德难题,战胜了自己,坚持了“诚实、有信用”的原则。被开走的是 中奖的车子,但父亲得到的却是诚信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这同样是一笔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巨大的财富。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2)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3)

1、本文通过写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表现父亲真诚为人做事的故事。赞扬了父亲做事认真,实在,一丝不苟的品质,也说明了: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2、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

3、文中三处出现了“万年牢”

第一处: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

第二处;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做生意讲实在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第三处: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三处“万年牢”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人品。

4、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做生意的认真和实在?

答:“早晨起来,父亲是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说明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必须用冰糖”,“煮糖用铜锅”说明父亲对这项工作精益求精。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的认真和实在。

5、父亲做这种“万年牢”的糖葫芦本着怎样的原则?

答:选材的讲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6、什么叫“走正道”?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答:“走正道”就是凭着良心做买卖。父亲对老板的行为“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 嫌、辞去工作”,可以看出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7、文中出现的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 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是“万年牢”人品。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很有条理。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4)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5)

1、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2、本文通过记叙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来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赞扬了哈默的品格,同时也告诉我们: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用了外貌、动作、语言来描写人物形象。

6、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答: 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况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7、“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答:“现在什么都没有”说明哈默目前是个难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笔金钱的人,而是拥有尊贵人格的人。这里的人格就是指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的行为。

年轻人急需食物,但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具有做人的尊严和与众不同的高尚品德。当时年轻人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因为他有做人的尊严,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从贫穷走向富有,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8、《尊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展现了哈默(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9、这个年轻人有什么“不例外”?又有什么事“例外”的?

答:“不例外”是指他也一样饿,一样疲惫。“例外”是指他没有拿到食物就吃,而是主动请求以劳动获取食物。

10、年轻人坚持先干活儿再吃东西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年轻人认为必须付出劳动,他是一个自强的人。

11、“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这个年轻人不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在庄园里干活儿所需要的技术,而且成了“一把好手”、一个佼佼者,再次证明哈默身上具有“勤奋、好学、认真、有毅力”等优秀品质。这可以看出哈默的尊严不仅表现在坚持以劳动换食物上,同时是要靠做事勤奋、好学、认真、有毅力赢得的。

12、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年轻人?

答:因为他在哈默的身上看到了别人没有的东西:尊贵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这些优秀品格是一个人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东西。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6)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7)

1、《将心比心》:本文记叙了日常生活中的两件小事,一个是听奶奶讲述一位阿姨在商店门前主动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心里感到很温暖,先人后已;另一件“我”陪妈妈去医院输液,妈妈宽容和鼓励对待小护士的三次扎错针一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鼓励是一盏明灯,将引你走向成功。要学会宽容别人的不周之处也应给予以谅解,体谅别人来表达你们的良好修养。

2、“将心比心”的含义: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第一段:听了这件事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

答:这位阿姨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这句话也说明,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4、“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答:不是,这句话说明母亲一直很理解护士,很宽容。已经扎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一般人都会生气、抱怨,但母亲没有,母亲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5、实习护士两次扎错针,母亲的手上都已经起了青包了,为什么母亲非但不生气反而鼓励这位护士呢?

答:母亲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的女儿也将面临一个患者。母亲希望她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其实这也正是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爱,所以母亲才更能宽容和鼓励眼前这位护士。

6、文中的哪些地方温暖了“我”的心?说说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够温暖“我”的心。 答:第一件事:一位阿姨替奶奶开门。阿姨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第二件事:母亲鼓励实习护士扎针。母亲的话语让“我”我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她的宽容和博爱温暖着“我”的心。

7、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 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先帮助别人,想要得到别人宽容,先要宽容别人。待人处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请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媛媛妈教语文复习必备)(8)

更多内容请关注希望星精品托管辅导班微信公众号(xiwangST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