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乔公有两位天姿国色的女儿,即我们大家熟知的大乔和小乔,分别嫁给了三国时的风云人物孙策和周瑜;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今天要讲的对联故事,故事主人公王员外却有三位貌若天仙的千金,那么千金如何挑选佳婿?丈母娘与佳婿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我们拭目以待!

上联时光难写浮生梦如何对下联(三五夜月朗风清)(1)

一、王员外的三位千金,个个不一样

明朝嘉靖年间,京郊有位王员外,富甲一方;更让人羡慕的是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女儿,目前都待字闺中。

王员外的三位千金,按照大小分别取名为:如梦、如烟、如月。

王员外有钱,三千金貌美如花,所以城中的年轻人个个都想成为其乘龙快婿。

为人父母着,谁人不希望女儿将来有个好的归宿。

在古代,一是婚姻不能自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是讲求的是门当户对。

大女儿如梦知书达理,稳重贤惠,不久后嫁到了一个官宦人家,监察御史家的公子,很是让人羡慕;

二女儿如烟从小颇通人情世故,喜欢算数,常常帮父亲打理生意,后来嫁给了一位富商财主,也是个好归宿。

只有三女儿如月,从小古灵精怪,有点像我们常说的人小鬼大,多数时候默不作声,一旦开口常有惊人之语;三女儿如月爱好诗词歌赋,很有自己的主见。

但是,王员外最愁的也是三女儿的婚事。

按理说,求亲之人踏破门槛,但是如月小姐就是不答应;王员外是个开明的人,虽说能强行做主,但他还是想照顾女儿的意愿。

后来谈开了,三女儿如月提出了抛绣球招亲。

虽说抛绣球招亲非常规的做法,但是,在古代也不算离谱;王员外思索再三,也就答应了。

其实,之所以选择抛绣球招亲的方法,如月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虽说抛绣球招亲比媒妁之言更加不靠谱,媒妁之言虽然也看不出未来的夫君头圆头扁,好歹还是讲求门当户对。

抛绣球就不一样了,更加不靠谱,绣球无眼,谁接到绣球全凭运气。

但是三女儿如月想的不一样,绣球虽不长眼,但抛绣球的人有一双慧眼,关键是如何识别来抢绣球的人。

如月小姐聪慧的地方,在抛绣球之前,暗加一道对联试探筛选把关,来筛查来人的学识。

至于来人长相嘛,在抛绣球之前自有贴身丫鬟春梅来观察通报。

这样一来,不甚靠谱的抛绣球招亲,便被安排得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上联时光难写浮生梦如何对下联(三五夜月朗风清)(2)

二、三女儿如月的婚事,抛绣球招亲

抛绣球招亲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在当地是一件热点大事。

当日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然而观看热闹者众,能进得绣楼前的人却不多。

这是因为进了员外府的大门之后,到绣楼前还有一座小门,自有管家和丫鬟春梅来把关。

春梅早已得到如月小姐的安排,每位进门之人都需要过对联关,如月小姐出得上联是:

望梅止渴

这是一个四字成语联,看似简单,其实内有乾坤。望梅止渴语出《世说新语.假谲》,三国时曹操用来激励口渴战士行军的故事;下联自然也要是四字成语,也要用典。

纨绔子弟,胸无点墨之人自然是知难而退。

也有少量能应答之人,虽能对上,但对得并不巧妙,也能进得小门,来到绣楼前。

应答的下联都被送到如月小姐手中,如月小姐一直不甚满意,她在等一副佳联;更进一步说,她在等一位心灵相通的意中人。

城中有位叫李浩然的穷酸书生,与寡母相依为命,但是他读书刻苦,很有天分,学问不俗。

当日,看书看得乏了,听同窗说起王员外家三小姐抛绣球招亲的事;便偷得浮生半日闲,出门来看看热闹。

当丫鬟春梅报出上联,平日饱读诗书,对三国典故了如指掌的李浩然,很快提笔写出下联。

下联被展现在如月小姐面前时,小姐一眼就被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折服了,再看下联内容:

画饼充饥

如月不禁脱口说妙。画饼充饥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同样是四字成语,也是利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别人,可以说对的工整而巧妙。

如月小姐很是满意书生的才华,内心已多有偏颇;但仔细一想,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草率不得,若是书生从别处见过下联也未可知。

于是,聪慧的如月小姐决定再加试一联。

这个上联,比上次的更难。上联为:

三五夜月朗风清,与卿同梦;

三五乃十五月圆之夜,有团圆之意;与卿同梦,自不待言,相信大家都明白,是想找到心中的知己。

李浩然虽然目前只是一个穷书生,但是大丈夫虽穷不坠青云之志。

他思索片刻,想到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展翅,直飞九万里。有了!李浩然饱蘸浓墨,下联一挥而就:

九万里天空海阔,容我双飞。

这个下联对的既工整,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也对颇有才华的小姐表达出了爱慕之情。

三小姐迫不及待地展开下联,先很是佩服书生的才华,读到后面的容我双飞时,更是红霞满脸飞。

后又从丫鬟春梅处了解到,书生李浩然风流倜傥,器宇不凡时;便更加从内心认定他了。

所以,最后当日看似“公平”的抛绣球招亲,其实小姐早已芳心暗许;在丫鬟春梅的指向下,将绣球抛给了稍显寒酸的书生李浩然。

就这样,穷书生李浩然成了王员外的乘龙快婿,很多人都羡慕他命好,李浩然也觉得就像做梦一样;只有如月小姐和丫鬟春梅知道,是李公子的才华帮助了他自己。

三女儿如月终于选得满意夫君,王员外自是为女儿高兴;只有,员外之妻李氏很不满意,因为李家太穷了;但是如今木已成舟,她也无计可施。

上联时光难写浮生梦如何对下联(三五夜月朗风清)(3)

三、寒酸书生见丈母娘,巧过刁难关

一天,三女婿李浩然前来拜望岳父和岳母。

岳母端来一杯茶放在他面前,就退到内室去了。李浩然揭开茶盖一看,见是一杯白开水,就轻轻将茶盖盖上,叹道:

徒有好清水,

可惜无鱼虾。

在内室屏风后偷听动静的岳母闻言,这才另送一杯龙井茶,摆上几碟果点。

吃午饭时,岳母又故意为难书生,只给他面前摆了一只竹筷,却端起杯来劝酒。

三女婿李浩然只是笑,不动手,吟道:

独角龙能飞,

独木桥难行。

岳母这才点头另取了一幅象牙筷子摆到书生面前。

午饭后,岳母拿出文房四宝,要书生以山、竹、梅、月四字为眼,当场作一首五言绝句。

李浩然不假思索,提笔一挥而就:

云闭山秀丽,风静竹平安。

诗兴梅得边,琴清月下弹。

书生一走,王员外笑着问老伴:怎么样,这下你该服气了吧!

李氏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不行,等端午节是三个女婿到齐了再比试一番,看他们三个谁更胜一筹。

端午节那天,三个女儿和三位女婿果然都来给岳父岳母拜节来了,合家团聚,好不热闹。

一家围坐桌前,岳母提出让三个女婿联诗对句,以助酒兴。

大女婿和二女婿相互挤眉弄眼,存心要给书生出点难题。大女婿站起来,指着墙上挂的一幅孔圣人图和一幅关公像,吟出一句上联: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

接着故作谦虚地说:才疏学浅,请小姨夫指点并对出下联。书生闻句,脱口即对:

写春秋,演春秋,一部春秋。

岳父王员外闻对,高兴地喝彩到:妙,对得妙极了!

二女婿站起来,指着门前不远处河边的龙王庙又出上联道:

朝朝朝朝朝朝应,

书生一听,即刻明白了上联的含义,是说天天(朝朝)来朝拜,第二天(朝)都能应验。他望着滔滔不绝的河水,立即应对:

长长长长长长流。

好句!书生讲的是河,着实耐人寻味,别有情趣。知书识礼的岳母也禁不住脱口赞美起来。

书生对联对的工整新颖,特别是话说得令人舒畅。

从此,岳母和岳父一样,也对他另眼相待了。

故事到此已经结束,三位女婿之间针缝相对的故事以后还在上演。

故事中选择佳婿的方法:有媒妁之言选婿,有抛绣球招亲选婿,有被动的方法,有主动的主意;

有人讲的是门当户对,衣食无忧;

有人讲的是心灵相通,自主选择。

孰优孰劣,读故事的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