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次看到“黄肠题凑”这4个字的时候,料想很多人都不会和墓葬联系在一起。

这么规整、严肃的四个字,第一眼看上去甚至还会被理解成一个成语。“题凑”又会和奏折联系起来,貌似很高大上,其实完全是错了。

所谓“黄肠题凑”,其实是古代等级最高的一种椁室,一般只有帝王一级才能享用。士大夫、公卿一级都没有资格。除非是为国家做出了非常之功,皇上特许赏赐的大臣才能享用。

古人造词有多荒 古人造词功能太强大(1)

要理解“黄肠题凑”这四个字,我们必须将其分开解读。“黄肠”是柏木中最上等的黄心柏木,这种柏木去皮之后,会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故称“黄肠”。

而“题凑”则是墓葬中的一种结构。据文献记载,这种结构最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缺乏实物的证据。到了汉朝,才出此结构的墓葬出现。

“题凑”在结构上的特点有:1、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2、“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也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

古人造词有多荒 古人造词功能太强大(2)

“黄肠题凑”在西汉时期最为流行,也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

我国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墓是河北石家庄市小沿村的诸侯王墓,约属西汉早期。

另外具有代表性的“黄肠题凑”墓葬,还有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和石景山区老山汉墓,以及保存最好、形制最复杂的江苏高邮的西汉中晚期某代广陵王或王后墓。

单从构造上就可以看出黄肠题凑的墓葬耗资非常巨大,通常要使用大量木材,并且还是非常昂贵的极品柏木,如北京大葆台出土的汉墓题凑,足足用了1万5千8百8十根木条。

古人造词有多荒 古人造词功能太强大(3)

黄肠题凑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也是我国重要的考古文化遗产。他不仅一方面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棺椁的长期保护,使之不受损坏。

关于黄肠题凑墓葬,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2011年6月,位于山西省凤翔县的秦公六号大墓被一伙盗墓贼盯上了,公安人员达到现场时发现墓区有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盗洞,盗洞两米以下是用炸药炸出的,已经炸到了构成主墓室的黄肠题凑,但正是由于黄肠题凑结构稳定,木质坚固,没有被炸透,使得棺椁未受一丁点损害,墓室内的珍贵文物也能幸免于难。

古人造词有多荒 古人造词功能太强大(4)

由此可见,“黄肠题凑”这四个字,不仅从字面上看很有文化味,是古人强大的造词功能的体现,这种奇巧的墓葬结构,每一处也无不体现出我国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智慧。

读者们,关于“黄肠题凑”,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