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给我们讲了一个好故事,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姐弟俩从陌生、隔膜、相互嫌弃到彼此沟通,演变过程清晰,丝丝入扣。
到最后是分还是合的抉择关头,竟令人潸然泪下。
开放式结尾更是绝妙一笔,令人浮想联翩,欲罢不能。
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固然彰显了这部成功影片的基本功相当深厚,故事和人物关系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伦理。
社会问题的深刻程度才是这部影片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引人深思的独到之处。
影片围绕着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个人事业发展还是抚养幼弟的艰难抉择逐步展开。
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
剧情一入,就从悲剧开始了。
父母在车祸中双亡,亲戚忙于要赔偿和分割家产。
但这一段导演并没有拍摄哭天抢地的悲哀,反而从各色人等的言语和行为中直接给出了冲突的暗示。
女主冷漠而果决,面对失去双亲痛苦和房子学业等压力,表现出了坚强的个性。
姑妈的操心,大伯的强横,舅舅的小心思都成了自己亲弟弟出场的序幕。
本已打定决心去北京读研的女主面对亲弟弟的未来安排,陷入了极度烦恼和不适之中。
她与弟弟差将近20岁没见过几次面,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亲情故事的冲突高潮就此因为要抚养弟弟的问题而突如其来了。
随着情节的层层递进,女主与弟弟的情感逐渐增厚。
经过了一系列的冲突,送养等情节最终姐姐选择了和弟弟一起。
后来在和弟弟的相处中安然发现了他身上,除了“熊孩子”之外,可爱懂事的那一面。
弟弟在她肚子疼时,会给她倒热水;
从一开始死活不愿意被领养,到知道安然想要去北京上学后,弟弟主动告诉领养家庭,自己想要被领养……
安然慢慢对弟弟有了感情。
在电影的结尾领养弟弟的家庭,希望安然签署一份以后再也不见弟弟的协议。
安然拿着笔看着站在阳台上的弟弟,迟迟无法签下眼泪从她的眼角滑落下来。
安然最后到底有没有在协议上签字,导演最终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说实话作为一个从小没受过虐待的姐姐,我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是我不是安然,不知道她生活在那样的家庭有多么痛苦就像有一句话说的:
板子没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很多人觉得安然用心良苦的给弟弟找到好家庭,又把卖房子的钱分他给一半已经仁至义尽了。
她把弟弟接到自己身边会影响她事业的发展,婚姻的幸福一生的命运。
但是,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因果有轮回。
不管你做过的好事还是坏事,在时机恰当的时候,一定会给你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