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解决大问题,还是解决小问题,其实从程序上来说,都大同小异。

在《拆解一切问题:如何成为解决难题的高手》一书中,作者横田尚哉提到了诺斯特模型,也就是包含:理念、共识、能力、报酬、资源、实施计划各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模型。

解决一个问题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基本能力)(1)

如果把上面那些零碎的环节进行整理,可以简单归纳成为四种能力,其中达成能力和管理能力属于基本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属于进阶能力。

达成能力

我们都知道,制订完善的计划对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计划,大家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方向感,四处乱撞。

那么,完善的计划又是如何被制定出来的呢?

解决一个问题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基本能力)(2)

这就需要有人事先周密地进行策划。

可以这么说:策划是事前谋划,侧重点在于目标和较为粗略的实施方案;而计划则是策划的细化。所以,要想拿出一份好的计划,需要先有人具备放眼全局的策划能力。

策划完成之后,需要制作对应的资料来辅助项目的达成。

就拿团队临时接到一个布置产品展示会会场的任务为例。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清楚的是:展示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然后,快速确定展示会属于什么规格?参加人数会有多少?预期效果是什么?

解决一个问题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基本能力)(3)

最后,进行人员分工。

从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策划最先出场,然后制定计划;计划出来了,不仅团队成员需要使用,也要呈报给相关的行政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展示会参会的主要工作人员预览。

这些相关人员可能会对他们认为不够合理的地方提出质疑,是按照计划原来的设想继续,还是人云亦云不停进行修改与调整呢?

这时,就需要我们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对质疑进行预判,合理的建议可以考虑改进;不合理的质疑做好解释,打消对方的疑虑。于是,良好应对质疑的能力确保了工作计划更加完美、精益求精。

解决一个问题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基本能力)(4)

由此可见,达成能力主要可以被分为策划能力、制作资料能力和应对质疑的能力

管理能力

看到这个能力项,有人可能会好奇,既然前期统筹规划已经都制订好了,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进行下去就行了,哪里还用得上什么管理呢?

其实不然。

要想按照设想和计划做事,时刻缺少不了管理能力的保驾护航。

比如:按照计划,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安排。如何才能够保证这些都能按进度进行呢?就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

解决一个问题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基本能力)(5)

又比如:对计划中具体实施项目的费用预算,需要我们事先计算出投入成本,然后看看哪些地方的预算可能需要增加,提前做好准备;哪些地方还可以缩减预算,降低成本?这些都涉及到个人的成本管理能力;

再比如:随着项目的推进,目前实现了哪些预期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我们的预期相近?还是相差甚远?这样的结果,对后续的成果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就属于成果管理。

综上所述,在解决问题时,不仅需要管理能力,并且对管理能力的需求还相当丰富,至少要包括:时间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成果管理能力三种。

解决一个问题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基本能力)(6)

鉴于达成能力与管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假如我们遭遇了前期做的计划不够落地的情况,就应该回头重新审视,及时调整方向;后期如果出现计划进度滞后,则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进行限制或者约束。

当然,一旦大家具备了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往往都会想把问题解决得完满、漂亮,这就还需要再另外具备两种进阶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在下一篇文章中,咱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这两种进阶能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