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上映了一部电影,叫做《冈仁波齐》,冈仁波齐是一座雪山的名字,下面这张图是这座雪山美好的样子,据说佛教中的须弥山,指的就是这座山。

冈仁波齐电影讲述的什么(说说电影冈仁波齐)(1)

冈仁波齐峰是很多宗教中的神山,包括藏传佛教,印度教等,有不可比拟的神性。大量的朝圣者,走几千公里,一路磕头,就是为了一睹这座雪山的容颜。

冈仁波齐电影讲述的什么(说说电影冈仁波齐)(2)

电影描述了芒康县(四川、云南、西藏三地交汇)的一个小村子,有十一个人,为了不同的心念,到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而摄制组全程跟随这十几个人,真的走完了两千多公里的路,历时一年多,到了冈仁波齐山。

这里面的人物,有屠夫、孕妇、小孩、老人,这些人不是演员,他们是芒康县小村子里实实在在的人,他们有真实的朝圣想法与行动。

坦白讲,我并不想推荐你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因为太闷了,没有情节,没有细节,只是一路磕头,大部分场景在公路上和帐篷里。

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次撞车,一次山体坍塌,一次孕妇产子,最后是年老的杨培死在冈仁波齐山脚下,完成了他的朝圣之旅,最后进行了天葬。

我觉得更像是个记录片,展示了藏民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与信仰状态。

你能想象吗?有一群人,秉承着狂热的信仰,步行两千公里,一路磕头去朝圣,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有什么心理变化?

一个孕妇,在朝圣的路上生产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带孩子向前走,并且要背着孩子磕头?

一个老人,为了完成信仰,死在了冈仁波齐山脚下,他怎么理解生命。

为什么十几岁的顽皮小女孩,也这样一路磕头,她又是怎么想的呢?

难道这一切都是出于信仰?他们真的知道这信仰到底是什么?

整部影片充满克制。孩子生了,没有狂喜,老人死了,没有悲痛,小伙子遇见了喜欢的女孩,没有表达,集体遇到山体滑波,没有惊恐,遇到车祸,没有愤怒。

每个人都在克制,每个镜头都在克制,电影的极度克制,反而让观看者内心澎湃,我在看的时候,甚至希望这片子会制造出一些冲突,出现一些变化,当一辆辆卡车开过时,我甚至觉得,是不是该出现交通事故了呢?

但是,这真的不是编好的剧本,根本就没有剧本,就是对全过程的真实记录,真实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与转折,没有那么多大喜大悲,而影片也近乎没有任何情绪。

冈仁波齐是一座神山,就像我上面的贴的那张图一样,她的神圣性在于其光芒万丈的样子,在观看时,我一直在幻想,影片最后会出现这座万丈光芒的神山,以抚慰他们一路上所受的苦,但是片子最后戛然而止,他们依然在路上。

该怎么理解这个片子呢?这是一部真实的记录片。

如果你想理解藏民生活,理解藏民的朝圣,是个超级仁波切,并且能坐得住,你可以自己家中,泡上一壶茶,打开优酷平台,感受一下这种克制,体会一下这个信仰,自己暗暗爽一把就好了。

信仰这东西,在中国极度稀缺,谁要是做出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如果被冠以信仰这个概念,就会被人追捧,虽然看不懂但依然充满敬畏,就像奔跑的阿甘,后面跟着一群不知道为何而跑的追随者。

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皈依,需要持续的幸福感,尤其是大城市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财富的获取常常是一次性的,巨额的,人很快便能适应。幸福的获取,需要持续的,不间断的。每个人都需要经常有一些小幸福,对于那些不会给自己制造小幸福的人来说,只能变成仁波切,诉诸某种信仰,获得内心的宁静。

生活中要多给自己自己制造一些小幸福,小惊喜,人的幸福感便会陡然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