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老祖宗的讲究有道理吗?

我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母亲还健在的时候,就不要为自己庆祝生日,而父亲还健在时最好不要留胡子。这种说法究竟有上面道理呢?

我出生在农村的家庭,父母也都是农民。我印象里我小时候奶奶还在的时候,每到年节,我奶奶都会讲究种种风俗习惯,比如说“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一类的。

今天为上面想起这个话题了呢,原因是因为我们这个边境小城市从小年那天开始出现了疫情,我们被要求配合疫情防控政策居家不外出,每天在家里“憋着”人就邋遢了,我已经快十天没有刮胡子了,就在刚刚,突然想起了一位年长的朋友多年前对我说过的这句话“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我就到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学习了一下,顺便也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都了解了解这个“老讲究”是什么道理。

人贫不怨父(为什么父在不留须)(1)

一、母在不庆生

在我们出生的那天,所有人都很开心,但相对母亲而言,其意义大不相同,经过十月怀胎,期间受了多少罪。常说女人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我们生日那天,也是母亲最痛苦的一天。

“儿的生日,母的难日”,所以,作为自己女的我们应该在生日的这天回家好好陪陪母亲,平时因为工作,学习等等其他原因不经常在加,但是生日这天真的不应该扔下母亲,去外面和朋友们狂欢。

当母亲还建在的时候自己过生日时,陪在母亲的身旁一起度过这一天是多么的有意义。

人贫不怨父(为什么父在不留须)(2)

二、父在不留须

同样,这句话的理解为 父亲还建在的话,儿子就不能留胡须。而“须”也就是指胡子,古代男子不是任由胡子乱长,他们一般在成年后才蓄胡。但是现代的人多数比较注重仪表,很难见到留胡子的人了。

在古代胡子是男子成年的象征,一个男子到了成年不留胡子很可能会被嘲笑的。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认为头发和胡子这些是坚决不能随意剪断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父在不留须”的说法呢?

有一种说法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那时的人们对胡须赋予了新的含义。西方风尚刚传进中国,男人断长辫,女人不再裹小脚,社会风气也日趋现代化,而“父在不留须”正是那个年代形成的新风俗。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父在不留须”是过去人们对父亲的尊敬。在古代胡须代表着“长辈”,如果做晚辈的也留了胡须,就是对父(或长辈)的极不尊重。因此,父亲尚且健在,你还留胡须,外人看来你就是“以老人自居”,是对父亲或长辈的一种不尊重。我们不管是从孝道来讲,还是感恩来说,我们都应该这么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也不断的在改变,“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句老话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作为子女而言,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孝心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改变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