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
这两天有部电影扑街了。
有大卡司,黄晓明、史泰龙......
有强IP,由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五年前强力打造......
而且这也是国内演员首次担任好莱坞制作的男一号。
不过,貌似这些都不灵?
目前豆瓣上对它的评论堪称毒辣。
而且都是黄晓明在背锅。
面对这一窝蜂的负评,我不想火上浇油落井下石,而是想知道------
说实话,黄晓明该背这个锅吗?
《金蝉脱壳2:冥府》
首先声明,片子有硬伤这是无可置疑的。
五年前的前作《金蝉脱壳》,虽然算不上是经典之作,但也属质量上乘的合格好莱坞大片,况且有施瓦辛格和史泰龙这两个年迈的超级动作巨星强强联手,单凭“情怀”二字也将打动很多人。
但到了这第二部,整体质量都有了大打折扣的感觉。
首先是服化道和特效都显得很廉价,但故事设定又很假大空,这两者一搭配,就显出了些许烂片气息。
比如电影中不断出现离地三尺的大词空词,像什么“伽利略”、“圣殿”、“冥府”、“斗兽场”......
感觉导演一直在很使劲地用“大词”来武装电影的逼格、神秘感,以此显得很高科技。
这种思路很常见,就像江湖上的名号一样,你说谢逊可能大家不知道是谁,但要说“金毛狮王谢逊”,大家就怕了。
但尴尬的是,虽然电影在故事设定上力求逼格高科技,但在服化道上,却是一简再简,一陋再陋。
首先电影场景极少,场景内又没有什么东西,来来去去就在那么几块空地上演。
经常是全黑的布景,再搭配一点彩灯、彩条啥的。说实话,比一般话剧的灯光舞美还次点,质感略显廉价,但比有些国产电视剧的质感要好多了。
也不至于像网上说的“网大级别”。
摄影、镜头语言也上不太行。
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电影中事物出现的顺序、快慢、远近、方向,都一定有一个最优值,靠近了这个最优值,电影的节奏、氛围才会好,电影才会好看。
所以摄影对电影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前作《金蝉脱壳》的镜头语言就很出色,条理非常清晰。
它运用了双人特写、中近景、定场等多种镜头组合,而且转换凌厉,不拖泥带水。既掌握好了节奏,还迅速建立起了监狱的空间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但在《金蝉脱壳2》中,镜头方面弱了一些,大多是中景镜头切一个大特写,反复使用这招, 就有些让人视觉疲劳,也导致了电影似乎没什么起承转合,更没有高潮。
而且,电影中一直反复在强调“冥府”地形格局,甚至为此一度让电影陷入了剧情停滞,但最终还是没交代清楚这一点,为什么呢?这就是明显的镜头语言的问题。
最后是人物塑造,这是最关键的。
“教主”这次可是被骂的有点惨。
豆瓣上一水儿的负评,还不乏一些人身攻击,都直指“教主”的英语、青岛话、面部表情......
平心而论,这些话我!不!服!
前面说了,这样的剧作、这样的制作水平、这样水平的导演......基本上是谁来谁瞎,那这次扑街了就全怪黄晓明?
怪不着!
可以这么说,在电影中的人物普遍塑造得不怎么成功的情况下,反而恰恰是黄晓明扮演的“周树”这个形象立住了。
我们来回顾一下电影角色。
比如片中男配“雨声”。
他的人设是一个高科技天才,随随便便就搞了个毁灭世界的产品。故事的走向,也都是围绕着他弄的这个产品,所以故事的“麦高芬”都是从他那出的。
但在这里,天才是没演出来,成了一个全程慌慌张张、一惊一乍的小白脸。
说实话这位的演技,比黄晓明差多了吧。
然后是史泰龙,当然他的演技还是比黄晓明要松弛一些,但个人感觉史大爷这次是来玩票的,总共也没露几面,存在感比“树”就弱多了。
然后是《银河护卫队》里的巴蒂斯塔,那更是没什么存在感了。
面对这样的阵容,黄晓明在电影中呈现的“周树”,绝对是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不是没有瑕疵,但也绝对没有豆瓣上说的那么不堪。
我觉得很多观众可能都在拿着有色眼镜看演员,先入为主的毛病很严重。
要么是拿着放大镜找人家优点,要么是拿放大镜找人家缺点。
既不真诚也不客观。
首先是大家攻击的英语问题。
说实话,他第一句英语出来的时候,的确让人感觉突兀,但马上就好很多了,后面的部分听着还是丝毫不违和的。这么说吧,黄晓明在里面的英语口语水平,比很多影视作品中很多演员都要好!
可以看得出来,为了练英文这绝对是花了不少功夫。
另外是打戏部分。
不夸张的说,黄晓明在里面的打戏部分很出彩,特别是在雨中那场打戏,堪称惊艳。(其实可以拍的更好看,这里面有摄影的技术问题)
黄晓明不是专业动作演员,所以他不比甄子丹、吴京、张晋......
动作戏要的是功夫底子、是童子功,不然效果绝对会拖泥带水,但这里的动作非常干脆利索,打起来也是同样拳拳到肉,汗珠子往地上砸。
这要不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绝对出不来这种效果。
至于他练得有多狠,放几张图大家就会感受到。
我们想想,上一部作品还是《无问西东》里那个文质彬彬的清华才子,这里就变成了一身强壮肌肉的铁血硬汉。看起来简单,但这不都是汗水堆出来的?
这比卖萌撒个娇的小鲜肉什么的,强得多吧?
总的来说,黄晓明在电影中的表现,不管是演技,还是认真付出的态度,都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不敢苟同大家这次都来批“教主”的演技,其中还有不少刻薄的评论,似乎有种把“打低分、喷演技”当成了一种狂欢和一种自我优越感的体现。
放大别人的缺点来全盘否定别人,本身就已经不够客观,还以此为乐,更是丧失了评判的资格。
演员需要反馈,文艺作品更需要批评,但需要建立在一个真诚、公正的态度之上。
大家可以不喜欢黄晓明的表演,但不能一口否定他的努力。
努力永远都不会可耻,只有虚伪,才丢人。
同样,刻薄不是幽默,钻牛角尖更不是真性情。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对中外合作的电影、对走出去或者走进来的演员们,似乎总是充满了恶意。
景甜、范冰冰、李冰冰、张晋、甄子丹、吴彦祖、吴亦凡......
还有著名的《长城》......
的确,有些演员在国外电影中出现的确是起了个圈钱的作用,形象也比较违和。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该批得批。
但也有些不是这样的,我们就应该多鼓励啊。
凡事开头难,一味抨击不起任何作用,不走出去更是永远打破不了文化壁垒。
如果对于走出去的演员,我们总是尖酸刻薄、冷嘲热讽。
这到底是文化自信呢?
还是不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