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地理命题都有一定的乡土地理题目。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国家的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对于乡土地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热爱家乡的一种体现。

本系列《乡土地理》主要依据《航拍中国》的视角进行编辑的,对区域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希望对广大学子有些许帮助。

往期已发布: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广东、湖南、宁夏、陕西、山东、新疆等省市,持续发布!


1.陕西地貌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

秦岭横亘其中,秦岭以南为汉江谷地,秦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再往北,就是黄土高原。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

(1)黄土高原:①形成: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②黄土高原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3)

(2)关中平原: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是断裂下陷,流水堆积形成,渭河携带的大量泥沙用几千万年的时间冲积出关中平原,“天府之国”的美称,最早就指关中平原。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4)

(3)汉江谷地:位于陕西省秦岭以南,是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5)

2、秦岭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6)

(1)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

(2)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冬季的冷空气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湿气流也难以北上,导致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7)

(3)秦岭的地理意义:

一月0℃等温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8)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9)

秦岭

3.珍稀生物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0)

珍稀动物: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遗鸥。

4.历史文物古迹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1)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2)

(1)终南山:终南山的隐居传统,从隋唐以来就从未断绝。

(2)长空栈道:民间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3)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

(4)明长城遗址、建安堡

(5)秦直道遗址:直道和长城是同期进行的两项超级工程。

(6)乾陵、六十一蕃臣像

(7)大雁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含元殿遗址

(8)西安市·城墙、钟楼、黄帝陵

(9)统万城遗址:曾经是匈奴人的最后一座都城。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3)

华山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4)

大雁塔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5)

黄帝陵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6)

西安古城墙

5.河流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7)

(1)汉江:秦岭拦截了北上的水汽,发源了难以计数的溪流,这些河流成为汉江的源头。汉江是陕西水量最丰沛的河流。在闯过秦岭南麓的山谷后,在湖北冲积出江汉平原。

(2)泾河:黄河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秦代有著名的郑国渠,近代有泾惠渠等,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生命之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水系输沙量最大的二级支流。

(3)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4)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5)无定河:统万城附近的无定河畔原本是一片绿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几乎划分出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界限,今天这里仍然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区,河流北面以牧民为主,南面更多为定居耕作的农民。

6.农业: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8)

(1)农作物:油菜花:每年3月是汉中油菜花最繁盛的季节。汉中油菜花所在的北纬32度附近,分布着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世界油菜花带,这条油菜花带每年出产的菜籽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水稻:陕南,丰沛的水系灌溉了更多的水田--凤堰古梯田;陕北有黄土高原上的旱地梯田,如哭泉梯田;小米:古老的农作物粟,米脂的小米比较有名。

(2)农业改造措施: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保温。

(3)关山草原:陇山海拔超过2000米,较冷的气候导致地表树木逐渐变少,形成了陕西境内唯一的天然草原。

(4)沙漠农业:①沙漠农业是指在沙漠地区通过引水、输水和节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沙漠生态进行人工改造,并根据沙漠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沙漠农业的一种新兴农业模式。

②特点:利用沙漠阳光足、温度高、温差大、土壤透气好的优点,栽种适宜的农作物,就称作沙漠农业。

③意义:沙漠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是生命的禁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引水输水,发展沙漠农业,改变沙漠生态,变沙漠为绿洲,化腐朽为神奇,是人类治理沙漠、征服沙漠的宏大构想。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19)

7.湿地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0)

(1)合阳洽川黄河湿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中描写的地方就是黄河中游的洽川。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好湿地,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环境,优化周边城镇的整体环境,同时能带来显著的旅游经济效。合阳黄河湿地保护区,它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湿地保护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丰富的水面和茂密的芦苇荡,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身之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天鹅等珍稀鸟类和濒危鱼类。8年以前这里是附近农民主要的农耕区,农民在此处牧耕、养鱼,破坏了大量的黄河湿地环境。

(2)红碱淖: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共有湖泊,红碱淖总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在内蒙古境内的流域面积为748平方公里。红碱淖由沙漠洼地积水而成,有12条常流水和季节性河流补给,这些河流都是内陆性小河流,河流短、补给条件差,均为季节性河。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1)

8.民居、民俗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2)

(1)窑洞:在黄土高原上飞行常常会遇上这些嵌在山坡中的窑洞,这是依托于黄土高原而存在的特殊建筑。黄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而且结构紧密,凿挖后不易坍塌。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冬暖夏凉的窑洞。

①黄土高原适合修建窑洞的自然条件:

气候: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而且冬夏温差大,住在窑洞里则“冬暖夏凉”。窑洞一般背风建设,呈东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

土壤:黄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直立性好)。

地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崎岖,平地少。

其他: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

(2)地坑院:在一些平原地带,人们找不到开窑的山坡,于是发明了另类的窑洞——地坑院。修建地坑院时,人们先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地坑,然后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窑洞。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3)

其做法是在平地掘出正方形或矩形地坑,形成一个向下沉的院落,再在地坑各壁横向掘窑,四面都可以开凿窑洞,这种形式的窑洞多用在缺少天热的土崖地方。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

(3)黄土风情:信天游。

9.资源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4)

(1)盐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①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元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

②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的盐分与水量的补给。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盐湖。

(2)苟池盐湖是定边盐湖群中最大的一个盐湖。苟池生产的原盐在历史上称为“青盐”。其特点是粒大、色青、茬硬、味咸。盐湖原本是封闭的内陆湖,含盐量很高,由于蒸发量大约是降水量的8倍,湖水不断减少,湖泊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因夏季有洪水倾注入湖,湖面被卤水覆盖,可晒制食盐;冬季干涸结晶出片碱,故有夏产食盐,冬产硭硝之说。

(3)中国能源走廊的核心地带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5)

主要能源及产地:石油和天然气(延长油田)、太阳能和风能。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6)

10.黄河河流地貌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7)

(1)陕晋黄河大峡谷:陕西的北部与内蒙古交界,这里是草原地貌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原本自西向东流淌的黄河,在这里也转为由北向南,开启一段700公里穿越陕西的漫漫旅程。

(2)榆林市·莲花辿。

(3)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蛇曲地貌成因:当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如果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陷,表层河水将向凹处的河岸冲去。冲向凹岸的表层水流一部分受离心力作用,冲向对岸,另一部分折向河底,形成底层水流,触及河底后,又变为上升流返回河面,形成环流。与此同时,河水向下游的纵向流动并没有停止,横向的环流与纵向的水流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向前的水流。环流是造成蛇曲的主要力量: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侵蚀力强,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携沙能力降低,泥沙不断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变得越来越凸。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8)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29)

(4)乾坤湾:晋陕大峡谷中的“黄河大拐弯”,当地人称之为“乾坤湾”,因为黄河在此的“S”形大拐弯很像八卦中的太极图。这个“S”形大拐弯,是蛇曲,而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嵌入式蛇曲”(嵌入到了地下的岩石里)。地壳的抬升是这种“嵌入式蛇曲”形成的重要原因。一般说来,一条河流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来遇到了地壳的持续抬升,这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而河流的流动已经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之中,因此河流就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一直向下切下去,直到深深地切到地壳的岩石圈中,看上去好像“嵌进去”一样。

(5)壶口瀑布:

乡土地理陕西(乡土地理陕西)(30)

黄河壶口瀑布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

一是合适的物质组成。瀑布周围的岩石是灰绿色、浅红色的中细粒长石杂砂岩和砾岩夹粉砂质泥岩。这种长石杂砂岩杂基含量高,胶结差,和花岗岩类和灰岩类岩石比较,它可以算作软材质,易于风化剥蚀。但是与泥岩相比,它还是十分坚硬的。这种由砂岩和泥岩组成的地层结构,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满足形成瀑布的必要条件。世界上的瀑布均有溯源侵蚀的特性,但都没有像壶口瀑布这样大的速度,以每年1.05米的速率向后迁移,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从孟门孤岛到现在的瀑布处,地层层位相同,砂岩和泥岩所占的比例合适,所以能够形成瀑布。

二是恰当的构造条件。砂岩中发育有两组节理,一组是南北走向的直立节理,正是这一组节理控制瀑布走向;另一组节理是近东西向的直立节理。这两组节理与近水平的地层层面构成三个互相垂直的三个面,将岩层切成小块,岩层面上出现纵横交错的各种裂纹,为岩石的破碎打下基础。

三是流水的作用。流水是岩石破碎和搬运的具体操作者,一方面凭借自身流动的巨大动能和所携带泥沙直接对岩石进行不断地冲刷和磨蚀;另一方面流水还对砂岩下较松软的泥岩不断掏蚀,造成砂岩悬空,受重力作用,或冬天石缝中冰楔作用,加之自身的裂隙,砂岩就会松动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