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懂了诸子百家的来历,那么恭喜你,已经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哲学的崭新大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儒家的发展原因:儒家的诞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儒家的发展原因:儒家的诞生

儒家的发展原因:儒家的诞生

果懂了诸子百家的来历,那么恭喜你,已经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哲学的崭新大门!

从前有座尼丘山,某天,山下来了一对老夫老妻因为嫌弃生下的孩子太丑,顺手把孩子扔进了路边的可回收垃圾桶。

不过,因为这孩子是伴随着凤凰的祥瑞降生的,后来,他被老虎收养,还有鹰给他扇风散热,是谓“凤生,虎养,鹰打扇”。

这孩子的姓氏是孔,又因为生在尼丘山,所以名丘;“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顺序,“仲”是第二个的意思,所以他字仲尼。(孔老二)

孔子出生时,世界很乱,乱得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礼崩乐坏!什么是礼崩乐坏呢?咱得把礼和乐分开看。

周朝时,人被分为三六九等。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阶级不同,活着方式有差别,连死亡的姿势也都不一样。葬礼、婚礼、祭祀礼,对长辈怎么行礼等,这些都是所谓的礼。

“礼”就是 在具体实施礼的时候,每个阶级该干啥、不该干啥,都有规定。所以,身份不同,礼也不同。

所谓的乐,就是指音乐。

当时对各阶层的唱、跳、rap都有规定,各个阶级 对乐舞队的规模都是有要求的。

所以礼和乐的作用,就像是国家盖了栋名叫“阶级”的大楼,要求大家在自己的楼层安分过日子,闲着没事别扒楼上的窗户。那么“礼崩乐坏”,就是有人在扒楼上的窗户。

周朝末年,诸侯一开撕,社会就乱套,这时各阶层都想趁乱咸鱼翻身,什么礼乐制度,全都抛到一边!

这就是传说中的礼崩乐坏!

孔子的救世秘籍就是一个字——仁。这是他思想的核心,意思就是要爱人。同时提出了 国家和个人分别要怎么实现仁。

对于治理国家,要靠礼治和德治。

礼治的礼就是周朝那套等级制度,大家管好自己的事,别越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样子呢?

那就是把各个阶层的办事规矩,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就叫 正名。

简单说,礼治就是要我们牢记自己的位置。

说完礼治,那啥是德治呢?德治其实就是要求管理层以德服人,

不管何种场面,你都要微笑面对。对下属要宽容,还要爱护百姓,当他们需要你时,你就要挺身而出。

作为个人来说,孔子建议我们要学会爱人。

这时我们就要化身“居委会大妈”,对其进行调解,共创和谐社区。

这套体系的两个关键字是仁和礼。但如果用不好它们,是要出问题的。

那又该如何有效的用好这两个字呢?

于是中庸的概念就出现了!

什么是中庸呢?

如果你只有仁,就容易爱大了,反自受伤。

如果你只有礼,只重视等级制度,那人与人之间就容易不团结,大家谁也别想合作顺利。所以,无论是仁还是礼,都不能玩得太极端,那怎样才能仁礼结合呢?

首先在仁方面,要给队友适当的关爱。

在礼方面,大家要各司其职。不玩极端,把各种事拿捏得刚刚好,这就叫中庸。

学会中庸,就能平衡仁和礼。

到这里为止,孔子以仁爱为核心,提出了一套治国、做人的方案。他的目的是 实现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