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端午怎么预习(一年级下册夜色端午粽预习要点)(1)

夜色

教材简说:

本篇课文是一首短小易懂的诗歌,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

书写指导:

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外: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比较识字法: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一年级下册端午怎么预习(一年级下册夜色端午粽预习要点)(2)

《端午粽》

教材简说:

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通过课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孩子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书写指导:

真: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豆: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拓展延伸:

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习俗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