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会郑州,古称中原,简称“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在此背景下,对于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平顶山,历史底蕴同样深厚。就平顶山来说,人口超500万,因山得名,1957年由叶县、宝丰县析置。

河南最新各市人口(河南省一地级市)(1)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临许昌,南接南阳。在历史上,平顶山以中心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平顶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6000年前,今平顶山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属应国。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出自雍妃)为应侯,尔后立国为应国(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并以鹰为图腾,子孙以国为姓。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春秋时期,今平顶山一带属于楚国。战国时期,该地区属于韩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彼时,今平顶山一带主要属于南阳郡等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争霸,该地区属于魏国的疆域。公元477年,北魏孝文帝在该地区置高阳县。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今平顶山一带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朝建立后,今平顶山一带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

河南最新各市人口(河南省一地级市)(2)

最后,宋朝、元朝以及明清这一历史阶段,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裕州,治所为现今河南省方城,除州城外还有辖叶县、舞阳。清朝灭亡后,该地区先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1957年由叶县、宝丰县析置平顶山市,以环绕市区北面的山峰皆为平顶得名。截至2014年01月01日,平顶山市辖4区、叶县、鲁山县、郏县、宝丰县4县,代管1个县级市(舞钢市),总面达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02万。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