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所以一直模仿,一直奔跑。

你还记得自己追过的明星吗?

我小时候追星都是追某某明星饰演的某个角色。

比如《守望的天空》里面的葡萄。

记录第一次追星也是最后一次追星(后来长大成理想中的模样了吗)(1)

电视剧海报

看完电视剧后,葡萄给我的印象是坚韧,是善良,是野性。

就和“葡萄”这种植物一样,一根细细的藤蔓,我们见它纤弱可摧,它却也酿出了芬芳的果。

由于对母亲哥哥的误解,她自小一个人长大。

尽管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最后还是接下了照顾患有孤独症的哥哥袁望以及被领养的同样患有孤独症的妹妹袁心的重担。

那时她23岁。

工作没了,丈夫跑了,周围人的不理解,社会人对孤独患者的歧视。

生活种种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重重地压在葡萄的肩上。

当她背着哥哥上楼梯,当她为了救治哥哥妹妹磕头,当她无法与哥哥妹妹沟通时

我在想,她有没有崩溃过,有没有后悔过。

记录第一次追星也是最后一次追星(后来长大成理想中的模样了吗)(2)

记录第一次追星也是最后一次追星(后来长大成理想中的模样了吗)(3)

小时候我想,也许长大后我会成为她。

生活从来都是顺逆有时,哭过还是要笑着面对,像她一样顽强生长。

遭受过不公,却也仍要善良地、温柔地活在这世上。

“上帝派来了一批孤独症的人,让人类去考验自己身边的真善美”。

时至今日,我也仍然记得这部电视剧,记得葡萄,记得当初自己许下的期盼。

我没有见过太多的黑暗,也没有遭受过太多的恶毒。

我知道生活都很不容易,身边的人对我也很好。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世界偶尔也会释放恶意。

但是我要成为一盏灯呀,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比如《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

提起窦漪房,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强权女人。

但是窦漪房是谦卑的,是不争的。她没有太大的野心,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是聪明的,都说皇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但是她从来没有利用那这份聪明去陷害人、算计人。

自小家境贫寒,社会纷争动荡。

幼时入宫,后被送往代地做奸细,最后却取得代王的信任与倾心。

历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代。她的一生不得不说是一种传奇。

她心怀天下,体恤民情,她足够强势也足够包容。

电视剧塑造的她,似水,利万物而不争。蕙质兰心,贤良淑德。

她深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行事从来都是留一线。

不把话说满,不把事做绝,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善良与底线。

记录第一次追星也是最后一次追星(后来长大成理想中的模样了吗)(4)

记录第一次追星也是最后一次追星(后来长大成理想中的模样了吗)(5)

小时候常想,当我长大了,年老了,是不是也会如窦漪房一样

是经年累月沉淀的智慧,是历经磨难后大度与开怀,是人生的赢家。

我也常常以此来鞭策自己,三省吾身。

在我长大成熟的道路上,是不是也会日渐打磨成圆润而不刺眼的珍珠?


比如《一诺倾情》里的瓦妮达

瓦妮达是我的幻想。她的气质是美丽高贵而可爱的。

她很娇气也很坚强,很骄傲也很大方。钦慕男主但是不会吐露,是她的骄傲。

知道男主是因为还债才娶她,她选择离婚,是她的骄傲。

仆人彤姨百度刁难,她却能亲自照顾她,这是她的大度。

她是会骑马的女汉子,会打扫房间、修花圃的淑女。

想要的就去争取,得不到的就释怀放手。

记录第一次追星也是最后一次追星(后来长大成理想中的模样了吗)(6)

之所以说是幻想,因为自己知道也许这辈子我都无法成为瓦妮达,但是她却是我装在心里的姑娘啊,那个姑娘永远18岁,永远肆意开怀,永远有着骄傲的眉眼上扬的嘴角。

想起电影《阿甘正传》里的对话,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我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我们在其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归根结底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第二个他或她。

(千禧生女子,热爱光与温柔,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