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叮叮)

《捉迷藏》还没有下线,又双叒叕一部翻拍电影上映了——《外公芳龄38》。

怎么都跟翻拍干上了。

影片翻拍自2008年的韩国电影《非常主播》。原版由车太贤,朴宝英主演。

虽然《外公芳龄38》几乎照搬了原版电影,但是看豆瓣的评分就能知道两部电影的差距。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2)

《外公芳龄38》还特意找来了韩国导演安兵基来指导,凑齐了烂片的两个特征——翻拍 合拍。

在韩国,安兵基曾经拍出了恐怖片的经典之作《笔仙》,可是他移植到中国拍摄的《笔仙》系列就不灵了,一部比一部差。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3)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4)

他也从此变成了烂片导演的代表人物。

由一个韩国导演,去将一个韩国电影翻拍成中国的喜剧,这种组合我也是不太懂。

电影讲的是不到40岁的电台主播突然被一个20多岁的女孩认作爸爸,女孩还带着一个儿子,男主角一下子从黄金单身汉变成了外公,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搞笑又温暖的故事,一家人最终化解误会,接纳彼此,是个轻松感人的喜剧电影。

中国版延续了韩版的剧情,只稍微做了一点点调整,相似度高达90%。

除了剧情照搬之外,人物造型也几乎是照搬的。

外公潮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5)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6)

女儿土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7)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8)

外孙萌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9)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0)

造型相似,人设也几乎一样。

只在女儿这个人物性格上做了修改,朴宝英饰演的版本是冷面又有个性的,说话简单直接,对话只用一两个字直接怼。

而中国版,也许是为了更适合陈妍希的外形,人物往萌上发展。

但这种改动,并没有让电影更好,反而失去了人物之间反差的火花。

爸爸幼稚的像个小孩,女儿却早熟的像个大人,这样的反差本身就很有喜感。

车太贤延续一贯的大龄恶童形象,自私,虚伪,耍小聪明。但是这一切在朴宝英了然的眼神中,轻易就被撕掉伪装。两个演员的真实年纪也相差了14岁,外形看上去跟电影的设定也不违和。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1)

反观佟大为、陈妍希这对“父女”,只相差4岁的两个人,形象上实在没有父女的cp感,性格上的对立也不存在了,这样人物设定的更改,必然导致了电影气质的改变。

虽然由韩国导演操刀,但是《外公芳龄38》却充满了浓浓的中国低档喜剧的质感:

马卡龙色的画面 夸张的表演 突兀的情节转变。

原版电影为什么好看?

因为它的喜感很高级。

喜剧就是在荒诞的冲突之下,人在窘境中的真实反应,激发了观众的观影优越感,让人会心一笑。

所以,故事要夸张,但人的表演要真实。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2)

《人在囧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那么多巧合都发生在两个人身上,飞机返航,铁轨塌方,交通工具换了一个又一个,王宝强一开金口就倒霉,所有的倒霉事都让他们遇到了,夸不夸张?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农民工都一样的落魄,一样的无奈,人的真实窘境激发出观众的体验,造成笑点。

由此看来,成功的喜剧都是带有一些悲情色彩的。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3)

这也是为什么王晶的屎尿屁索然无味,而周星驰的无厘头却成为经典。

《非常主播》中的车太贤,一个小有名气的DJ,被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搞得焦头烂额,险些名声不保,这种落差就是电影喜剧效果的来源,所以他的表现越自然,观众越能发笑。

而在这种“人生悲剧”中又生发出温情,观众内心的情感也就圆满了。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4)

反观《外公芳龄38》,在喜剧的部分极尽夸张之能事,扭曲的表情,蹩脚的口音,卖力不讨好的做作,喧宾夺主,反而弱化了情节上的笑点。

而在应该自然生发的温情中,又加入了靠砸晕男主而引发的“顿悟”,完全是画蛇添足的改编。

即没做好喜剧,又没做好温情,这样的翻拍,怎么能成功?

翻拍的电影有没有成功的?

翻拍自《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就比较成功,主要靠主演们扎实的演技和案件本土化的改编。

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仅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也是翻拍了美版的同名电影。将一个外国故事根植到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中,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毫无痕迹,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避雷针片段(送你一个避雷针)(15)

近年来翻拍的电影越来越多,口碑全部扑街,无一幸免,因为翻拍已经变成另一种快速圈钱的手段。

不用费脑编故事,不用导演有功力,演员只要有流量担当,借助原版的名气再加上粉丝的卖力吆喝,低投入,高回报,一切搞定。

想得美。

还是相信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有不走心的电影,也走不进观众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