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海口7月13日电 (记者毛雷)扫地点码、测温、登记……7月13日下午,在一番操作之后,记者进入了位于海甸二西路的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这里是海口市美兰区为滞留海甸岛的困难人士提供的临时安置点。

海口滞留旅客住宿费用是否减半(海口美兰区为滞留海甸岛市民提供免费临时休息点)(1)

临时安置点爱心人士送来的物资。人民网记者 毛雷摄

“这些水是政府送过来的,那些快餐是爱心人士送来的。”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副校长韩国指着校门口的一堆物资向记者介绍起了临时安置点的相关情况。

7月9日海口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作为重点区域的海甸岛就开始临时管控,除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和车辆外,其他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突然起来的疫情和临时管控措施,让一些人滞留在海甸岛,市民符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我母亲和哥哥住在海甸岛,那天我来看望母亲,没想到就被‘封’在岛上了。”在临时休息点,符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母亲那边房子太小了,前几天我都是住在酒店里的,每天一百多的房费,对于我们打工族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临时休息点其实就是学校的教室,工作人员把课桌拼凑起来,变成可供大家休息的“床”,打开的空调则让整个休息点比较凉爽。

海口滞留旅客住宿费用是否减半(海口美兰区为滞留海甸岛市民提供免费临时休息点)(2)

教室改造的临时休息点。人民网记者 毛雷摄

“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也理解政府,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免费的休息点已经很不错了。”符先生说,这里免费的住宿和食物,缓解了他不小的压力,只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在另一间教室,市民冯先生甚至搭起了露营的帐篷。“这是爱心人士捐赠的。”看到记者惊讶的目光,冯先生解释道。

海口滞留旅客住宿费用是否减半(海口美兰区为滞留海甸岛市民提供免费临时休息点)(3)

安置点的市民在爱心人士赠送的帐篷中。人民网记者 毛雷摄

在海口白沙门游乐场工作的冯先生居住地在龙华区,也是被疫情“留在”海甸岛的一员。“谁也没想到来上个班就‘回不去’了,还好政府提供了这个免费的地方可以住一下。”冯先生说,最开始自己在人民桥附近露宿了一晚,得知这个地方可以免费住宿后就赶来了。“希望快点解封,疫情早点结束,他们(工作人员)也很辛苦的。”

韩国告诉记者,临时安置点是7月11日开始运行的,按照美兰区的统一部署,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的多间教室被临时改造成休息的地方。“前两天人不多,今天人多了起来,目前大概有二十多人在这里。”韩国介绍,为了保障安全,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是绿码且体温正常,经过登记后白天可以自由出入,但夜间则实行封闭管理。

“我们这里可以提供免费的充电、住宿、方便食品和饮用水,滞留海甸岛上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来这里临时休息。”韩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