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是郭则贤创造的吗(郭久兴随笔佛跳墙)(1)

佛跳墙

文/郭久兴

我居住的县城有条食品街,上百家店铺八成以上经营全国各地美食、快餐、小吃、杂烩、蒸菜等项目。店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火宫殿、席满全、梦里香、虾友圈、鸭子面、食粉铺、汤包馆……,文字简短易记难忘。生意最好的要数佛跳墙闽菜店,每天顾客云集,座无虚席。

店老板叫朱金闽,祖籍福建,今年刚五十挂零。问其店牌啥意,为何在江西经商,他讲了一个颇为凄厉的故事。新中国成立那年,他爷爷去探望嫁在东山岛的姑姑,不想就在那天晚上国民党军队从东山岛撤退金门,采取暴力手段将岛上一百多名青壮男子强行裹挟去台,连去那里做客的爷爷也未能幸免。消息传到家中,奶奶悲天恸地连哭了三天三夜,从此海峡竟成隔绝,亲人杳无音信。因生活所迫,老太太只好带着年幼的儿子从一路流浪到江西,最后在这个远离福建的小地方安下身来。

朱老太年轻时心灵手巧,且得到一位厨师的真传会做一道闽菜,此菜便是佛跳墙。相传清道光年间,一帮要饭的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一日,某饭铺老板出门偶闻一缕奇香飘来,一路寻觅才发现此香是从破瓦罐中溢出。于是他得到启悟,回店里将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便造出了佛跳墙,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朱老太太领着儿子辗转到江西以后思夫心切,想方设法打探夫的下落仍是一无所获。眼看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将佛跳墙这道菜的制作秘籍毫无保留的传给了儿子。儿子娶媳又生了儿子以后,老太太将孙子取名金闽,寓含金门福建一水相隔之意,表达对远在台湾的丈夫深深的思念。

1985年冬,守寡数十年的朱老太未能等到与丈夫见面便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继续打探父亲的消息,并把佛跳墙这道老家名菜做好做精,让它在江西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后来,朱金闽又顺理成章的从父亲那里传承到了奶奶的佛跳墙制作技术,由开始摆个小摊到在食品街开大店,生意越做越红火,佛跳墙店牌挂出已经有20多年了。

据称,这道佛跳墙历史上改换过三个菜名。刚开始叫"坛烧八宝",后来叫"福寿全",再后来才叫"佛跳墙"。至于从"福寿全"改为"佛跳墙",也有两种说法。

一说,此菜在福建聚春园成为佳品后,经常有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品尝后赞叹不已并免不了以诗助兴。某天,一帮秀才宴饮之余轮流赋诗,其中一位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意思是此菜香味太诱人,连佛都会启动凡心。另一说,此菜启坛后浓香四溢,刚巧隔墙有寺,让寺庙里的和尚垂涎欲滴,于是不顾清规戒律越墙而入,请求入席。

朱金闽介绍说,制作佛跳墙这道美食工序十分繁琐,原料有几十种之多,如鲍鱼、海参、、牦牛皮胶、杏鲍菇、、花菇、墨鱼、瑶柱、等等。由于是把多种原料煨于一坛,互为渗透,味中有味,所以品尝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

佛跳墙是郭则贤创造的吗(郭久兴随笔佛跳墙)(2)

1965年和1980年,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曾在广州南园和引起轰动,以致世界各地掀起一股佛跳墙热。各地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多次做为国宴的主菜,招待过、美国总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内外贵宾。1999年全球500强工商界巨子比尔.盖茨来到中国,品尝的第一道中华名肴就是"佛跳墙"。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在河南省正式发布,"佛跳墙"被评为"中国菜"福建十大经典名菜。

1990年佛跳墙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最高奖—金鼎奖。

2002年"佛跳墙"在第十二届全国厨艺节中荣获宴席最高奖——中华名宴。

让朱金闽甚感欣慰的是,1988年海峡两岸实现互访探亲,他爷爷朱璋舜终于踏上日思夜想的故土回到福建,尔后又专程来江西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知发妻已经离世,朱老爷子不无伤感的说,我很对不住妻儿。当年他被国民党军队裹挟到金门以后,先是集中搞了两个月军训仍后就去了台湾彰化。在那样一个陌生地方,他每天以泪洗面,经常一个人站在海岸边凝目静思,不知大陆的发妻儿子状态如何,生活可好?迫于无奈,他在台湾重新找了妻子,生有一儿一女。从部队退役下来,他自谋职业也开了一家佛跳墙闽菜馆,把从发妻那里学到的手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生意红火,资产过亿。

如今,朱金闽的爷爷奶奶虽已过世,但生活在海峡两岸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仍一直保持着密切往来。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双方聊得最多的话题是佛跳墙这道名菜,最为关切的大事是盼望祖国尽早实现和平统一。

佛跳墙是郭则贤创造的吗(郭久兴随笔佛跳墙)(3)

这正是:闽赣两地佛跳墙,一段悲欢离合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文广新旅局

2019.2.26


作者简介:

郭久兴,男,汉族,1955年重阳节出生,江西万载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曾为民办教师, 1975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育棕记》,1984年进入县党政部门工作,退休后入职企业发挥余热。1984年接触摄影,至今累计在各级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及图片2000多幅(篇),获奖甚多。

已编辑出版《名留万载》、《岁月存真》两部专著,即将出版个人文集《心路》。系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