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2018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一经推出,就斩获豆瓣9.4的高分。
每季25集,每集体量均在5分钟左右,妥妥的泡面番冠军。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系列并没有高开低走,而是始终维持着高水准的制作。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没有下过9分。
第三季刚刚推出,又炸了!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
“浮沉千年,浅言初生。”
海报上的这句话就足以概括这部纪录片的宗旨:用视频只能讲述这些文物的一点点故事,但也希望能通过这“浅言”,让穿越千年的文物在今天重获新生。
此系列纪录片的一个特色便是它的百万文案,或深情悠长,或活泼俏皮,或庄重严肃,风格不一而足,灵动多变。
除了继续保持这个特色,第三季纪录片的重点是让数字技术同文物共舞。
01 “用数字技术让文物重生”
就拿第二集《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来说,这一集可谓无形胜有形,无招胜有招。
时长仅5分钟的视频,用将近4分重现了《兰亭集序》全文324个字的书写过程。
整个过程流畅磅礴,如流水般浩浩汤汤倾泻而出。仿佛持笔者就是王羲之,他随性洒脱,所写字字精妙,点画洋洋洒洒犹如舞蹈。
画面中阳光铺满,竹影斑驳,随风而动,旁白大气畅快,颇有文人豪气。
技术重现了这一切,将我们带到千百年前的“天下第一行书”写就的时刻。
千年的时光在技术中扑面而来,似乎我们真的与王羲之等四十余文人骚客一同在兰亭雅集。
同样充满科技感的还有第十集《立狮宝花纹锦》。
在五分半钟的时长里,视频用动画演绎出纹锦的编织过程,还配以充满节奏感的电子音乐,让其动起来,简直是抖腿神片。
短片还将手工织就的锦与计算机二进制算法1与0类比,可谓构思巧妙。
如今精密严谨的数字技术,能够让文物得以复活重生,这同样是一种“编织”,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主创人员有意识地展现了数字化的当下如何让文物“重生”。
因此,“数字技术”是本季的一个重点和线索,我们可以带着这条线索去审视每一集。
第三季聚焦的时间段是魏晋隋唐,即公元3-9世纪。这是中国王朝逐渐走向辉煌的时代,是繁盛开放的时代。
第七集就用花树状金步摇展示了这个时代的开放与繁华。
出土于北燕皇族冯素弗墓中的这个金步摇,可以满足了万千少女想当公主的心。
带上它,每走一步,薄如蝉翼的金叶都会随风摆动,熠熠生辉,华丽庄重至极。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当时云鬓花颜的女子已随尘土归去,但我们透过一层又一层的屏障,却依旧能想见当年美人似锦。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富汗北部的席巴尔甘大月氏墓葬出土的黄金王冠和日本奈良县藤之木古坟出土的鎏金铜冠,都和北燕金步摇的结构非常相似。
一个头饰,纵横四海,勾连起古今。这些轻如蝉翼的金缀叶,明明灭灭间连缀起的是一部亚洲装饰美学史。
第九集的《唐代侍女俑》则用俏皮的话语,重现大唐盛世的包容开放。
先看这开头,一股浓烈的现代感扑面而来。这一集不止画面现代,音乐上也是大胆使用摇滚乐,显得自由奔放,充满节奏感。
02 胖妹的春天
在这个全民减肥全民健身的时代,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令人向往久矣。
“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但后来才知道:初唐不胖,晚唐臃肿,即使盛唐也不都是以胖为美,你身边同样有苗条的闺蜜。只是那时自信,那时自在,那时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
“浅言”不浅,文案用三言两语就揭示出唐朝“以胖为美”的深层原因所在,即自由与开放。
女性在唐代就拥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
你可以浓妆,当一个时尚的美妆博主。
也可以男扮女装,做一个cool girl。
甚至可以加入马球队,和男子们一起策马奔腾,在赛场上一决高下,在猎场上出尽风头。
你也可以坠入爱情,与相爱之人步入婚姻,孕育一个全新的生命,迎接平淡但绝不枯燥的生活。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好的,重要的是,在唐代你可以拥有如此多的选择。
千百年的时光飞驰而去,我们从一个侍女俑上得以窥见大唐的一角。
在第三季里,我们也能看到用奇妙幻想串联的一出出“文物总动员”。
03 高昌百事通和羊神
第16集的彩塑泥绘文官坐俑是个资深网上冲浪选手。
丝绸之路、火焰山、玄奘取经、西游记、吐鲁番等等,但凡和高昌有关还能上热搜的事情,他都知道。
他化身为“高昌百事通”,为观众重现了唐代西域风土人情。
第22集的《唐彩绘十二生肖》也讲述得十分有趣,嬉笑下尽显中国的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是负责守护时间的,对应着十二时辰、十二个月、十二年,与我们的生命紧密相连。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这十二位主子相当接地气。
比如这个“霸气护羊”的羊神,会因为人家爱吃羊头而半夜找上门去,彬彬有礼地发出“死亡警告”。
不过严肃想一想,如果真的是这样,多少人要被羊神猪神牛神鸡神半夜围攻啊。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的25件文物,每一件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它们或是褪色,或是破损,或是老化,但它们依旧存在,并在千年之后给予后人以思考与感动。
通过数字与科技,让文物重获新生,这才是这部纪录片真正的价值。
它的成功在于观众快速看完之后,能够对这些文物产生兴趣,进而去博物馆看一下它们,去从史书中了解它们,然后更了解中国的过去和历史。
主创团队通过这部用心的纪录片,试图让那些穿越千年的文物通过5分钟的短视频获得新生,这既是对当下文娱环境的适应,也是一种讽刺。
千年长河里,文物们见证过无数匆匆而过的目光,它们不需要我们,但我们需要它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