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为什么爆发和失败 义和团已死毋需担忧(1)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00年清朝末期,又称庚子国变、庚子拳乱,原称义和拳。

继河北乐亭民众抵制肯德基后,据搜狐新闻报道, 7月18日至少有长沙、杭州、扬州、连云港、滁州、临沂等11个市县的肯德基店家遭遇堵门或抗议。网友拍摄的现场照片显示,多家肯德基店面门前聚集了不少民众,他们或手举小国旗呐喊,或打出写有“肯德基、麦当劳滚出中国”的大横幅。同时,还有个别网友声称要 “砸烂苹果手机”。

对于这波“抵制外资”的情绪,新华网7月18日发表专电指出:抵制肯德基不是爱国,是破坏社会秩序的不法行为。文中还提到几年前日本的“购岛闹剧”,当时有一些极不理智的人喊着爱国的名义,怒砸同胞的日系轿车,甚至与日本有关的东西都在破坏之列。西安一位市民开着自己的卡罗拉轿车,竟被一群人围攻,还被一名男子用U形锁打破了头。最终,受害者的右边肢体完全瘫痪,而凶手蔡洋被判十年。

▲影视作品中的义和团民兵正在虐待洋人。

义和团已死,毋需担忧

文/胡泳

导语:中国社会不乏排斥外国的人,这是任何社会都会出现的情况。我们不大可能再次成为一个排外国家,相反,国内外都不乏强大的推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力量。

近来,国内出现新一波民族主义情绪。首先是南海争端,《环球时报》甚至喊出开战口号。与此同时,英籍醉汉在北京宣武门当街性侵中国女孩和俄籍大提琴手在火车上辱骂中国妇女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导致5月16日,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在微博上要求公安局“清扫洋垃圾,斩首洋蛇头,识别洋间谍,赶走洋泼妇,让妖魔化中国的人闭嘴滚蛋”。

杨的谩骂其实并不比网上的民族主义言论走得更远。愤青民族主义的破坏性、极端性以及排外情绪人所共知。在这些愤青聚集的网络论坛,“抵制”“杀光”不绝于耳,暴戾气息扑面而来。

杨锐是一个识风向的电视主持人,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国人的心声。但外国人吃惊的还不是他的措辞,而是他的身份:一个央视主持人,自认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主持的节目叫做《对话》,口号是“ideas matter”。他本来应该与之对话的群体现在变成了他抨击的对象,对于一个身处国际交流中的公共人物来说,这唱的算是什么戏码呢?

义和团为什么爆发和失败 义和团已死毋需担忧(2)

▲西沙七连屿。美丽的南海牵动着许多国人的内心。图/查春明

其实,无论杨锐在电视上怎样高调地谈论“推动中西方文明对话”,他在微博上所写的,才显露了他真正的信念。或者说,这样的信念本来就在他内心深藏,终于,他觉得无需隐瞒、可以公之于众了。这些信念,外国人是否喜欢,那是外国人的事情。杨锐,和他所代表的部分国人,现在有权“不高兴”。

他这样做固然伤害了自己的名誉、节目的声誉,如果上升到央视的层面,乃至中国近年来推行国家软实力的努力,杨锐此举,是不是帮了个大倒忙?那些主张开除杨锐和呼吁外国嘉宾抵制杨的节目的外国人,的确认为杨的所作所为损害了中国的形象。这倒不是夸大其词,杨锐曾谈及他自己的定位:“当你谈论到我的形象,这其实不是在谈我自己、我的名字、我的形象,这象征着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

问题在于,官方要不要选一个被视为“排外主义者”的主持人来领导它在国际上推行国家形象的王牌栏目之一?一个似乎是世界性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此公开谈论他对外国人的看法,是非常令人尴尬的。然而杨显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之人,也就是说,他的微博言论并非愚蠢的冲动,而是他感知了某种政治和社会风向的结果。

义和团为什么爆发和失败 义和团已死毋需担忧(3)

▲2012年“抵制日货”运动,不少日系汽车遭到打砸。

杨锐发表声明说,这是他看过网上视频后的情绪反映,他的微博构成一个提醒:“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这里,杨诉诸历史悠久的社会心理习惯,令自己立于道德的有利位置。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余英时说过:“只要跟外国人一发生矛盾,你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打折扣地仇外。这是中国一个传统。”

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态,既自卑地认为中国还是弱国,又自我膨胀地相信中国已崛起为强国;既满怀受辱、受害的悲情,也如杨锐般长存“别折腾我,不然老子不客气!”的傲然。在这种氛围的作用下,杨锐的言行在讲究“政治正确”的西方会成为一大丑闻,但在中国,却会有不少人称赞他“有骨气” “敢讲真话”。

那么,是不是歧视外国人真的正在中国形成一波新的风潮,是不是义和团的幽灵又浮现了?中国社会上不乏对某些外国影响不满的人,但这是任何社会都会出现的情况。只要政府不仇外,中国就不会出现排外浪潮,所谓“义和团”之担忧是过甚其辞。

义和团为什么爆发和失败 义和团已死毋需担忧(4)

▲上海港。2016年5月,商务部综合司通报《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进口10.44万亿元。

我们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排外国家,相反,国内外都不乏强大的推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力量。所以,杨锐所引发的风波不过是这个融入过程中的一种反弹。只有更多的开放,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族主义的危害:它教育人们去憎恨那些并不了解的人,却对自己无力参与的事情怀上虚幻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