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唱百代的神话故事照进如今的科技现实,你能感受到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吗?

从最初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到飞跃数千万公里的祝融号火星探测车,无论是我们国家在航天事业中研制出的任何一款飞行器,它们的名字几乎全部带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命名方式,而是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发自肺腑的热爱与情怀。当然,还蕴含着中国人,在历史传统中对于金日银月和满天星辰的向往与敬仰。

那么,我国古代对于天空曾有过什么样的想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航天器,又对应着哪些浪漫的传说呢?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1)

老祖宗眼中的天外宇宙

说起中国古人对于他们脚下大地和头顶天空的认知,我想“天圆地方”这个理论,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和了解的。顾名思义,在我们老祖宗看来,天空像一个巨大且倒放着的盖碗,而被这个盖碗扣住的,就是众生万民赖以生存的大地。关于天圆地方的说法具体出现在何年何月我们并不知道,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当时的天文科学,或者一种建立在政治管理和经济基础之上的哲学。但至少肯定的是,这是中国文明对于宇宙最初的解读

在位于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中,道路两旁对面而立的鸟巢和水立方的形象,正是采用了这一设计理念。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2)

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于阴阳相应的理论偏爱。除此之外,我们的老祖宗还特别崇尚所谓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就是天上的东西一定体现在人体的某个器官上,或者人类社会的某种现象里。

比如最著名的北斗之首——紫微星,就是传说中地面皇城所对应的天神居所。而明清之际,那座华丽巍峨的紫禁城,正是取名自这颗象征封建皇权至上的特殊帝星。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3)

中国现代航天器的命名由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像那座早已不是只有皇家王族才能出入的紫禁城,还有它对应的紫微星,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值得华夏子孙去探索求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正式走进了现代宇宙科技时代,“东方红一号”卫星承载了响亮的乐曲,也迈出了我们跳出天圆地方框架的第一步。从那之后,千百年来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才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发射到天上的航天器越来越多,它们的名字虽然各有不同,却都与曾经的历史传统息息相关。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4)

我们先来聊一聊,大家应该最为熟悉的神舟飞船。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想必已经家喻户晓,他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旋转了二十一个小时,成为了第一位实现宇宙遨游的中国人。

而殊不知,被我国航天局命名的“神舟”之意,还不止驾银河之船漫游天际这一层。如果仅限于此,那也只是一种个人角度的愿望,并不符合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始终秉承的大同大和思想。所以,神舟代表的另一层含义,是泱泱华夏大地别称“神州”的谐音。这一寓意也就显而易见,那就是希望祖国的发展前途,能随着火箭和飞船一起扶摇直上。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5)

当然,只把一个人送上太空绝不是我们对宇宙科技探索的终点,二十一个小时的时间跨度也只是载人航天任务的开始。2011年,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宇宙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此后,技术含量更高的天宫二号也顺利来到大气层以外,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中国航天员生活起居的宇宙住所。而这个名字,很明显是取自于我国神话传说中,天上的神仙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只是,现实里的天宫并没有云雾弥漫和圣酒仙桃,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们,为了让宇航员适应失重状态下的各种情况,研究出的相应生活用品。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6)

如果中国人在太空里的住所叫做天宫,那么用来进行宇宙探测工作的实验舱又该叫什么呢?关于这一问题,航天局官方给出的答案是“问天”

问天听起来像是一个动词,大概表达的意思也是中国人谦虚好学,以谦恭卑微的姿态,向遥不可及的天空发出问题。但实际上,问天还可以反过来解释,也就是出自于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天问》。屈原留给后人的故事不仅有毅然跳入汨罗江的壮志悲情,还有他数不清的浪漫主义诗作。而《天问》正是这位爱国诗人,向着满天星辰发出的一个又一个大胆的质疑。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7)

敢有这样的气魄,敢有这样的发问,也许与传说中所有楚人的祖先——祝融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里的祝融可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位武力超强的孟获夫人,而是上古五行神之一的火神。我们的眼光并不应该只停留在近地太空轨道,更需要像屈原一样放飞自己的好奇心,去一趟火星怎么样?

在屈原所处的时代里,这颗太阳系里和地球最像的行星被称作荧惑星。但不管它叫什么名字,中国人发射的探测器一定要以我们的火神命名。相传,祝融是华夏始祖黄帝的后人,生活在现今长江中游的荆襄之地,也就是春秋时期的楚国。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8)

根据比较官方的史书记载,曹姓、彭姓、董姓等都是祝融氏的血脉分支。而如果我们以神话的角度出发,祝融是上天司掌明火的神仙,也是他将火种带到了人间。按照这个思路解释,我们把祝融号送上火星,似乎也是期待它能为人类文明带来新的突破。

除了对火星的探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探月工程一直处于有序推进的过程之中。而至于月球探测航天器的名字,毫无疑问是神话传说里飞去月宫的嫦娥。作为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本来和丈夫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但由于一场意外,让她在中秋月圆之夜永远与心爱的人作别。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9)

在所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从此月亮就有了主人,还有这位主人的宠物,也就是《西游记》中那只曾经下凡为患的玉兔

纤细修长的运载火箭,倒是真的像身材婀娜的仙女嫦娥。而着陆月球后,运动灵活地探测车,同样与传说中活泼可爱的玉兔十分相似。如果这些都是真的,我们还是希望嫦娥和玉兔可以在月亮的广寒宫里长久为伴。因为她与后羿并没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那般美好,并不是所有关于爱情的神话传说,都是以相逢为结局。当然,我们也希望神舟可以在银河自由翱翔,天宫可以熠熠生辉,祝融也可以在火星找到归宿。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10)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我们发射到天上的各种航天器,还有很多科技产品的命名方式,也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脱离不了的联系。

不仅是上天,与之对应的入海同样承载着中国人的神话情怀。2019年春天,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从江苏连云港浩然驶入东海,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天鲲这个名字,正是出自先贤庄子的《逍遥游》中,那句著名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在这篇文章里,庄子毫不吝惜对神兽鲲鹏的夸赞,尤其是那化出羽翼腾飞九万里的壮志豪情,更是涵盖了现今中国国力强盛的不争事实。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11)

在天鲲号之前,下潜深度超过海平面以下七千米的大国重器“蛟龙号”,早已成为中国的海洋明星。关于它的名字来历更不必多说,蛟龙入海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传说故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蛟龙和龙的定义其实还存在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区别,那就是前者实际上是介于蛇与龙之间的一种进化过程中的物种。以此为名的寓意,我想大概是希望蛟龙号始终保有向前发展的进步空间。

三种航天器的名字 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12)

通过这些中国古人对于天体科学与各种技术的探索,我们并不难看出,即便其中大多数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厢情愿”,但是这却恰恰体现了老祖宗们有关世间万物、天外星空的浪漫想象,以及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创意。

这些神话名称和故事,不仅代表了我们对于古代传说的追忆和现代科技的普及,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还有对浩瀚宇宙的无尽向往。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