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祭父亲

郭炳中

时间最是无情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它总是“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一天接一天“绝尘而去”,撕裂你深切的怀念,切割你难舍的亲情。

5周年祭母仪式(百日祭父亲)(1)

11月21日,父亲三七纪念日,我和四弟踏雪祭扫

晨起暮歇,从初冬驾鹤西游,到腊月将近的年终,转瞬间,已是父亲的百日祭了。一簇簇揪心的思念,像被激起的狂澜翻江倒海汹涌澎湃席卷而来。

在民间,老人去世后的第一年,有多个重要的纪念节点,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过七”,紧随其后的便是“过百日”。

2月8日,是父亲的百日纪念日。时间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七了,春节近在眼前,从城里到乡下,能够感觉到的是,不少人家已经开启了“过年模式”。

凌晨五点多,我和兄长及两个弟弟及一众家人,便驱车赶往老家上坟。经过近4个小时的颠簸,不到10点,来到了父亲的坟头。

5周年祭母仪式(百日祭父亲)(2)

父亲的坟头大雪覆盖

穷冬烈风,寒风刺骨,站在村外山上的干圪梁上,满目的凄凉肃杀之气。父亲的坟头,“静卧”在由他和叔伯们,在四五年前,亲手栽植的环绕祖坟的松柏树丛中。松柏凌寒傲立,郁郁葱葱,已经成为日夜守护着先祖们和父亲的“忠诚卫士”,也为整座荒山秃岭带来了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

数九寒天呼天地,怎料老父不应声。跪在新堆的黄土陇头前,肝肠寸断,思绪万千:“父亲在里头,我在外头”,阴阳两隔,天人永诀,顿觉五内俱裂,锥心伤痛,不觉已是“泪飞顿作倾盆雨”。 一切过往,仿佛就在昨天;慈祥和蔼的父亲,仿佛就在眼前。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在半年前,老父亲还是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健步如飞;说起话来思维清晰,声如洪钟。“吃饭用大碗,喝酒拿口杯;购物提大袋,米面扛肩头”,烧水做饭,上街买菜,统统不在话下。干起家务活来,更是手脚麻利,井然有序,甚至于看不起“拖泥带水”的年轻一代。

最可憾,天不随愿,魔妒贤德;正当享受,天不留人。谁承想,正沉浸在历尽千辛万苦后,含饴弄孙,乐而忘累,“温馨又从容”的晚年生活的老父亲,懵懂间,竟然会被面目狰狞的病魔给生生扯走。

音容宛在、笑貌犹存;懿德永记、魂牵梦萦。尽管父亲离我们而去百天,但还是接受不了这一残酷无情的事实。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一个人独处或者静卧的时候,父亲慈祥宽厚谨言慎行的形象,嘘寒问暖呼儿唤孙的声音,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记忆的镜头拉回到去年此时,早出晚归穿梭往返于农贸市场及超市,抢购年货的父亲,早已经把大部分年货置办齐了;早已经每天三番五次,催问每家的年货备什么、缺什么,按照“缺啥补啥”,忙于给我们精准充实了;早已经望穿秋水,翘首以待大哥一家从临汾回来过年了;早已经张罗好了大年三十全家17口人大团圆的年饭了。

从我们记事起,不管年景如何,父亲总是一丝不苟,煞费苦心地按“八碟八碗”这个盛宴标准,给我们做年夜饭。 可以说,无论是在小时候,更妨说现在,这顿饭,依然是一年中最最丰盛的一顿,也是最励志、最有仪式感的一顿饭。

这顿饭,与其说吃的是年饭,倒不如说吃的是乡愁和“家郭”情怀, 吃的是血浓于水、恩重如山的父子亲情。 在父亲的眼里,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逢年过节阖家欢,团结和睦一家亲”,其乐融融,其情融融,就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亲情。

父亲在世时说,这是我家延续好几代的家风了。父亲虽不是什么美食家,也够不上什么烹饪高手,但地方特色、民间风味,照样能做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样。八碟八碗满汉席,冒汤烙饼羊杂碎;起面窝窝摩擦擦,开花馍馍栲栳栳......,无论是美味佳肴,还是粗茶淡饭,样样能做得色香味俱全。

在工作中,父亲一生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成绩显著,有口皆碑;生活中,父亲一贯谨小慎微,拿捏有度,几乎没有不良嗜好。充其量也就是喜欢喝二两烧酒而已,但从不酗酒,更不生事。

据父亲的老友故交们回忆说,和父亲一起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者,席罢欣喜若狂失言者有之,不胜酒力“现场直播”失态者有之,扶着墙、相互搀扶着回去的也比比皆是,唯独吾父总是端端正正,信步回家。

的确,在我的记忆里,也从没见过父亲跌东倒西,酩酊大醉的样子。倒是自已有时候醉酒后,父亲买来葡萄糖等为我解酒。父亲经常劝戒我们,“喝酒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逞能。”

父亲能喝,敢喝,也想喝,酒量很大,但谁也不知道他酒量究竟几何?斯人已去,终究成谜!父亲一生信奉:“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传道授业,不失教书育人的师者风范;为人尊父,不缺高大正直的长者担当。

一生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临到晚年,父亲的条件有所好转。四年前,父亲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辅以我们的支持,在离石购买了新房。在装修期间,虽然雇用了工人,为了赶进度、管质量,70余岁的老父亲,亲自披挂上阵,调泥抹灰,递砖放线......,简单装修、添置家具后,便迫不及待乔迁新居了。 经历半生异乡漂泊流离失所后,父亲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依”的夙愿,有了属于自已的“私人空间”,终于过上了城里人“体面”的生活。

那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快乐的像小孩子一样。愈发和善的面庞上,常常舒展着莫名的喜悦与笑容。现在想来,那年那时,应该是父亲度过人生的“黑暗时光”后,迎来开挂般人生的黄金时段。可以说是,“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

无事一身轻,烦恼随风散。一贯矜持传统的父亲,不甘落后,与时俱进,搭上了通讯快车,自已购买了时髦的新手机,刷流量、玩微信,不亦乐乎。

当然了,贡献的流量的大部分,都是用于浏览中医保健、旅游休闲、以及烹饪美食等等老年人所关心的话题,微信的作用,也仅限于联系老同学、老朋友、老同事,以及沟通凝聚亲戚家人。

父亲一生修身齐家,勤俭持家,慎独慎微,干净利落,是一个十分讲究面情和爱好整洁的人。举手投足,吃喝拉洒,都中规中矩,坐有坐样,吃有吃相。

即使在培养教育我们弟兄四人,致使家庭生活陷入寅吃卯粮、东挪西借的异常困难时期,父亲也是“衣服虽寒,常有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直截了当,值得让人信赖的人。从不会耍心眼、使手段,能做则做,有一说一,不加“料”,也不抖“包袱”。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总是尽心竭力,不折不扣。

因此,不管是什么人,交办的什么事,总会尽其所能,善始善终。

在人前,自尊自重的父亲,从不大声喧哗,常作恭敬状;在人后,自警自省,也很少凑别人的闲话。至于社会上遇到的不公平不公正,往往是“让人一步自已宽”,默默承受,悄悄忍耐。

一世修德忠厚仁义传千古,终身从教谨慎勤恳留芳名。三尺讲台上,父亲是一个极负责任的教师,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不会或者教不好,总要刨根问底,决不轻言放弃。 因此,无论走到哪里任教,总能收获掌声和赞誉。父亲是一个受传统文化熏陶很深的人,家族、家庭观念根深蒂固,但凡家族里,或者是儿子们家里家外有什么事,传到他耳朵里,总是心急如焚寝食难安,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能把手机打“爆”,直到风平浪静事息人宁。

纸短情长,笔拙意远,千言万语说不完为儿的思念之情,万箭穿心亦难报我父的养育之恩。庸庸才思,寥寥数语,权泄惦念之苦,且谴追忆之郁。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再过三天,就是普天同庆,阖家团圆的大年了,缺少了顶梁柱的父亲的年,即使“团”起来,也已经“圆”不起来了!“曲终人散,无限凄凉”,再也听到不叮咛,也闻不到嘱咐,心里空落落的,年货竟然也没有心思去买,年饭也没有按标准去备。

但给父亲准备的“年饭”,还是一样齐全,一样丰盛。愿父亲在天有灵,能在天堂里和天地甚众,一起歆享到您老人家做了一辈子、吃了一辈子的“八碟八碗”,过个不同凡响的“年”。

没有了父亲的年,依然是年,年已然不像年了!父亲九泉之下安息吧!

孝儿郭炳中泣笔 二〇二一年二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