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话前你先别说话(我说话的时候请你闭嘴)(1)

别人说话的时候去插嘴是一种最大的冒犯,因为我们在知道人家将说什么之前就去答复人家,若不是鲁莽愚蠢,也是一种明白表示即对方的话他已经听腻了,不愿对方说下去。——洛克

小艾最近陷入了困扰,因为公司里有件令她烦心的事。

她有位同事叫小梅,工作能力尚可,平时也没有什么毛病,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公司里的同事都不敢当着她跟别人说话,因为不管他们在聊什么,小梅总是能见缝插针插上话,然后高谈阔论。

小艾有次在公司咖啡厅跟客户讨论事宜时,原想通过客户的打扮拉近点距离再谈正事,没想到刚夸完客户的裙子,小梅刚好经过,听到她们的谈话,立马插嘴说:“前几天我刚好也买了条款式差不多的裙子,我觉得这花纹很不错,今年春季最流行的就是这样的。”

小艾和客户愣愣地看着突然插进来的小梅,想着随便应付一下她再开始谈正事,结果小梅全然不顾两人的脸色,滔滔不绝地谈着她的时尚审美。

看着客户越来越尴尬的脸色,小艾生气地对小梅说:“我们还有事要谈,你请自便。”

小梅总算走了,但却几天没好脸色,逢人便说小艾如何如何不近人情。当然,这些话也是她插嘴的时候说的。

我说话前你先别说话(我说话的时候请你闭嘴)(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类人,就像小梅一样,Ta们有些自信,在你跟Ta交流观点的时候打断你,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求你们同意Ta的观点。Ta们有些八卦,总能在你跟朋友聊天时突然打断你们说:“喂,你们听说没有,那个谁谁谁……”。

你很少能从这类人身上感受到对你的尊重,因为他们在插嘴的时候,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你。

据研究,喜欢插嘴的人往往更加利己,因为他们享受着打断别人话语之后发表意见的快感,却没想过自己的打断是否引起别人的不适。

不吐不快,将想说的话说出来确实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但是这应该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有礼貌的人,Ta们会把想说的话默默记在心里,等到他人讲话完毕后再发言。

而且如果不等到对方把所有话都讲完,那么你又怎能真正完全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呢?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还不清楚就急于发言,这样出口的话自然不会正确到哪里去。

不插嘴,是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

我说话前你先别说话(我说话的时候请你闭嘴)(3)

时代发展地越来越快,我们也走得越来越快,总是急急忙忙,常常一句话都没听完,就打断别人。

美国有位著名主持人,叫林克莱特,某天在主持一档节目时采访了一个小男孩,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小孩激动地说:“我想当一名飞行驾驶员!”

林克有意逗他,追问道:“假如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到一半而燃油耗尽时,你怎么办?”“我会告诉我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好降落伞跳出去……”

没等他说完,观众都嘲笑他,这真是一个聪明却又自私的小孩。

林克却注意到小孩欲言又止委屈的神情,便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想到小孩委屈地补充道:“我跳下去拿燃料,然后马上回到飞机上!”

此时,众人都沉默了。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懂得别人的心思,用最快的速度揣摩别人的话,不待别人说完就下定论。

事实上,揣摩人的心思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猜中了,但打断别人说话依然是一件没有礼貌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倾听,那么就应当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没有谁忙到连听完别人表达的时间都没有,因为我们缺的不是时间,而是礼貌。

我说话前你先别说话(我说话的时候请你闭嘴)(4)

不插嘴,其实就是闭上嘴巴,当好倾听者。

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闭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有时候闭嘴远远比开口效果好得多。

佛门中有种修行叫止语,俗话称“闭口禅”,是一种很高的修行境界。修行止语的僧人往往几年都不怎么说话,他们只讲最需要讲的话,其余的话都不许说。他们认为修行人的智慧不够时,凡夫烦恼的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冲突、对立的恶因。

修行止语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担心得罪他人,它的最终目的是修炼强大而清净的内心,达到心无杂念,口无讳言的境界。

我们虽非脱离世俗的僧人,修不到如此高深的境界,但学会闭嘴,就是学到了一种智慧,一种使内心平静宽和,与人交往通达的智慧。

话说的太多,本来没事也会说出事来,而闭上嘴巴,苍蝇永远都飞不进来。

ps:喜欢读书与文学的朋友,请在公众号里回复“诗社”,我们一起进群学习吧!

我说话前你先别说话(我说话的时候请你闭嘴)(5)

,